X

Afa Lee x Gloria Chung — 牛油的光環|藝城遊記

踏入新一年,在去舊迎新之際,突然收到一張奇特的展覽邀請卡:一塊柔軟的麵包拿在手中,打開還伴隨著淡淡的巧克力香味和些許的麵包碎屑,難辨真假。原來是藝術家 Afa Lee 與多年好友兼食物造型師 Gloria Chung 在上環一隅,開設了一家期間限定的「麵包烘焙店」—— A&G Boulangerie。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帶著這塊麵包,回到麵包尚未完成時。

踏入新一年,在去舊迎新之際,突然收到一張奇特的展覽邀請卡:一塊柔軟的麵包拿在手中,打開還伴隨著淡淡的巧克力香味和些許的麵包碎屑,實在難辨真假。

還記得去年花季盛開時,被那雙明眸善睞吸引而走進藝術家 Afa Lee(李思汝)的娃娃世界;當冬去再度春來,Afa 竟化身成為「麵包師」,與多年好友兼食物造型師 Gloria Chung 在上環士丹頓街一隅,開設了一家期間限定的「麵包烘焙店」,名為「A&G Boulangerie」。

既然如此,就讓我們帶著這塊麵包,回到麵包尚未出爐時。

麵包與日常

這家「麵包烘焙店」坐落在四周的餐廳或咖啡店中,門口的 LOGO 設計,正是 Afa 的標誌性娃娃,卻融入了七、八十年代的復古風格,顯得格外可愛;而推開玻璃門走進內,就傳來陣陣的咖啡店味道,似乎與普通麵包店無異,但視覺上卻隱約流露出一絲怪異。例如那一塊塊麵包,並不在麵包展示架,而是被釘在牆上或吊燈上;雖然桌上擺放着各種烘焙工具,但一磚磚未融化的牛油及一瓶瓶的材料,彷彿是未開封的狀態。

乍看之下,這裡似乎是一家麵包烘焙店,卻更像是一座麵包博物館。但確切來說,這裡其實是一間藝廊。

迎面走來的二人,打完招呼忍不住分享他們的喜悅,話語間更提到自開幕以來,許多人誤以為這是一家新開的麵包店。「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們,都會感到好奇而走進來。因為眼前的藝廊並不是一個純白的空間、掛上幾幅畫,而是好像家裡,擺放着一張餐桌和家中常備、常看到的食物,如牛油、麵包、水果。」雖然空間內的一切都很熟悉,卻又感覺好像被顛覆,尤其是那些對於麵包的想像。接着,Gloria 笑着補充道:「有天,一個小朋友走進來,四處張望後便爆笑,還指着天花的法包吊燈,說『咁得意嘅』。其實他的反應已達到了我們的目的,至少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

或者在香港,大家對於 Food Art 的概念仍然陌生。其實 Food Art 不僅僅是食物的擺盤裝飾,而是將食物作為一種藝術媒介,透過食物雕塑、食物裝置藝術或食物攝影等方式,將人們對食物的傳統認知提升至藝術欣賞的層面。

誠如塞爾維亞的表演藝術家 Marina Abramovic 曾說過:如果你在廚房裏做麵包,你是一個麵包師;但如果你在 Gallery 裏做麵包,你就是 Artist。(If you make the best bread in the world, you‘re not an artist, but if you bake the bread in the gallery, you’re an artist. So the context makes the difference.)

由此可見,脈絡(context)是定義一件事的關鍵。

那麼,為何選擇麵包呢?事實上,麵包擁有悠久的歷史,是生存的基本食品之一;而在中西方的歷史與宗教文化中,麵包更承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例如,在基督教的聖餐儀式中,麵包象徵著耶穌的身體,代表著信徒之間的合一。

「對於麵包的第一個印象,或是我們小時候吃麵包的記憶:匆忙地咬著麵包趕着上學,是幾乎每天都會吃、接觸到的食物,亦跟每個人有着不同的聯繫。」Gloria 說。

對於 Afa 而言,麵包和牛油更是 Perfect Match,不可分割。「我對於烹飪一竅不通,只會做最簡單的牛油果或蛋多士,還是 Gloria 教我的。就算能簡單地用不同的調味料來配食物,但我還是離不開牛油和多士的組合。」

「對我來說,無數塊麵包的總和、每天生活的疊加,就是人生。」Afa 認真道。

從廚房到畫廊

聽着 Afa 孜孜不倦地分享她的「多士日常」,也不難感受到她對牛油和多士的熱愛。她甚至提到,在整理舊物的時候,無意間發現自己早在十年前就對牛油、多士和麵包有過研究和記錄。然而,要追溯到今天「A&G Boulangerie」的創作靈感,就不得不提到她與 Gloria 之間近十年來的相處點滴。

一位是食物造型師、一位是藝術家,在領域上看似毫不相關,但其實兩人已相識十年。在這十年間話題不斷,其中一個便是與牛油有關。「幾年前,Gloria 曾提過想用牛油來創作一座觀音像,還有想在香港舉辦 Food Art 展覽的想法。」Afa 說,「恰好在去年構思新展覽時,因時間而萌生了聯展的想法,而 且 JPS Gallery 也放手任我發揮,我便感覺機會來了。於是,我立刻致電了 Gloria,再在短短二十分鐘內確定了所有細節。」

Afa 頓了頓說,「我覺得這個時間點剛好,因為我們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努力了一段時間,累了一定的基礎和知識,才能實現這個計劃。」

更有趣的是,這次合作,二人似是角色對調 —— Afa 從藝術家化身麵包師,自投入麵團的世界;而 Gloria 則從麵包師的身份轉變為藝術家,展現出全新的創作視角。這樣的角色互換,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新奇的碰撞,亦為藝術與烘焙的結合注入了活力與創意。

在旁的 Gloria 也連連點頭表示同意,「其實我的工作一直在思考如何保存食物。例如一個漢堡包需要拍攝十個小時,那我要想辦法令它能維持十小時及最佳狀態。而這次在畫廊裡,食物就需要維持更長的時間。因此,當我聽到 Afa 的提議時,我二話不說便答應下來,因為我非常想嘗試這個挑戰。」

「我們希望通過是次展覽,讓人們感受到日常食材亦能出現在展覽裏,正如藝術並非遙不可及,可以非常接近我們的生活;而食物作為引子,也能吸引到更多人接觸藝術或走進藝廊,不會感到拘束。」Afa 說。

「TOASTOUT」

為了吸引大家的目光,除了精心挑選食材外,她們在細節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讓每一處都充滿巧思與創意。

恰好,在籌備當中注意到韓國最近流行的新造詞「TOASTOUT」(由英文「Toast」與「Burnout」結合而成,原文為「토스트아웃」,直譯為「Toastout」)。這個詞彙通用在韓國職場中,被年輕世代用來形容因工作帶來的疲勞程度,更分為元氣滿滿的「Toastout」到最後的「Burnout」的不同層次。

這個新詞彙令她們眼前一亮,靈感瞬間爆發,更成就了她們合力創作的一個作品《TOASTOUT》。

顧名思義,這幅作品就是呈現了一個星期內不同程度的 Toastout 狀態。Gloria 以她精湛高超的手藝,把真的麵包烤成了七種不同程度的 Toastout 色,而 Afa 再為其寫上日期。

不過在作品完成前,大家都曾為展示方式感到苦惱。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展示才是最合適?是隨意地隨心擺放,還是按色彩由淺至深漸變?甚至曾腦洞大開,想乾脆直接標上 Pantone 色號,讓整個作品有着更多的專業感與趣味性。」 Afa 皺着眉頭說。

而 Gloria 也忍不住為此解說:「我們還討論了很久,究竟一週七天裡,哪一天才是最 Burnout 的?經過一番腦力激盪,最後我們一致決定 —— 非星期六莫屬!因為星期五下班總會盡情地玩,於是在星期六就會完全 Burnout;而星期日,則是重生和回氣的日子。然而,有些上班族卻不認同,認為星期一才是最 Burnout 的,因為要面對新一週的壓力。」

這些有趣的分歧,讓作品引發了很多討論,而每個人都能迅速明白其意並分享自己的感受,成為她們心中最難忘的互動。

牛油的光環

後來走着、看着、說着,話題不知不覺便從麵包轉移到牛油之上。

如果說,麵包是外在的閃亮主角,那麼牛油便是潛藏在一切之中的核心靈魂。而在眾多食材中,牛油都是二人之間不可或缺之物,默默地串聯着她們的創作與回憶。

Gloria 說幾乎每天都會使用牛油煮食,而 Afa 則對牛油有着不一樣的執念,「我一直覺得牛油非常美味,對它情有獨鍾。然而,小時候我曾經嘗試單獨吃牛油,結果忍不住立刻吐了出來。這讓我意識到,牛油無法獨立存在,總是需要依附於其他食材才能展現它的魅力讓我不禁替它感到可憐,便給它取名為『牛油君』,希望能為它創造一個角色活下去。」

忽然 Afa 感慨地說:「牛油於我,意義非凡。除了我對它的喜愛,更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與我有著相似之處。過去的多元身份和經歷,總讓我感到孤獨,彷彿無法真正融入任何圈子,總在邊緣徘徊。這份孤獨不禁令我思考:我的自我身份究竟是什麼?」

沒料到,在面對身份危機時,牛油成為了 Afa 的一種心靈慰藉。「牛油本身並不具固定的形態,正因如此,牛油可以轉化為任何事物、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此,過好生活的每一天,最終會塑造出屬於自己的模樣。」這份靈活與包容,不僅是對自我的接納,更成為了一種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

因此,牛油從一個日常的配角榮升了她們創作的主角,無論是在中島廚房中的多士,還是在祭壇上的牛油,一切都圍繞着牛油而展開。「牛油似乎沒有自主性,亦缺乏明確的個性,因此我想賦予它一個最至高無上的角色 —— 我家所敬奉的觀音。於我,觀音不僅是心之所在,也是我家的一部份,因為我幾乎每天都能看見它;其次是,在眾多的神佛像中,唯有觀音總是穿著絲質的形象,擁有奶油般的柔和感,讓我不禁聯想到牛油的圓潤與細膩。」Gloria 緩緩道。

於是,她將家中的觀音轉化為 3D 模型,隨後再打造出牛油雕塑的模樣。這過程充滿挑戰,不僅需要細心掌握溫度,還必須考量施力的技巧,而那尊牛油觀音的重量更是高達 3 公斤,實在不容小覷。然而,最具挑戰性的,莫過於對觀音形象的深思熟慮。

觀音的樣子是怎樣的?大概並沒有人能夠給予答案,這亦令 Afa 有著不一樣的反思:「即便現在賦予了它至高無上的地位,終究只是人類的倒模之作,而這亦印證了我們之前所討論的一種說法:神都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模樣。」

這番思考不僅挑戰了傳統觀念,更引領她們進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哲學思考空間。

信仰的真諦

在觀音的話題延續下,忽爾好奇二人的心之所向 —— 信仰。尤其是在多元且複雜的香港,既有歷史悠久的傳統宗教,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信仰。在香港的街頭,總有一尊神明在守望;而在展覽、中島廚房的後方,亦藏着供奉的祭台,使神明與凡人共處一室。

除了 Gloria 家中觀音香火鼎盛,Afa 也分享了她與信仰的緊密連結:自小便就讀於天主教學校,而家中則供奉祖先、信奉道教,婆婆更是開佛堂的,使她對焚香的味道情有獨鍾。每當聞到香火繚繞的氣息,腦海便會浮現不少與家人團聚的溫馨回憶,而這樣的成長經歷,使她對信仰有了更開放的視野。「於我,由始至終是信自己,但並不意味著我是無神論者或反對宗教,只是我更喜歡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看如何活出真實的自我。」

因此,在牛油觀音的對面,佇立着一位「觀音兵」,以雙手合手的祈求姿態靜默不動。她們不約而同地說:有觀音,怎能少了觀音兵?

Afa 接著闡述:「作為士兵,意味著要將自我降至最低,以融入整個軍隊,但現今的人都在強調『自我』,我們不應再成為眾多信徒中的一員,而是要獨立且清醒地看待世界。我們可以賦予自己任何模樣、地位,甚至成為重要人物,而不必安於信徒的角色。即使牛油觀音高高在上,佔據神壇崇高的位置,但對面的凡人信徒,也能站在英雄碑上鶴立雞群。」

因此,她們在祭壇下方放置了一面鏡子。Afa 認真地說:「牛油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正好象徵着:當你什麼都不是時,也意味着你擁有任何的可能;既是一個凡人,同時也是一個獨特而重要的存在。」

Gloria 也深以為然地補充道:「在仰望觀音的同時,其實也在尋找自己。」

這番話語在空氣中迴響,讓人思考自我與信仰的深層連結。

透過拜祭神明,欲尋求指引、得到庇佑和安慰,乃是人之常情。但信仰的真諦,從不只是虔誠的外表或行為,而是在於自我省察的深度,幫助我們凝視自身,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歸途,這才是信仰的核心所在。

真假之間

在藝廊裡走了一圈,看着琳琅滿目的麵包,內心不禁湧起一絲好奇:到底這場展覽中,有多少作品是真正的麵包?多少又是巧妙的假象呢?

「這正是我們想拋給觀眾的一個小挑戰!確實有不少人看過後表示,完全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如《30-DAY LOVE LETTER》也引發了類似的困惑與討論。這種模糊真假的思索,讓我們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它成功挑動了觀眾的好奇心與思考。」Afa 回應道。

《30-DAY LOVE LETTER》,正是牆上所掛的麵包作品,一共三十塊,每一塊都是 Afa 用木雕、黏土和繪畫製作而成的。

Afa 說,這些木雕麵包如同她的視覺日記,表面上在記錄愛情,實則是在講述她與藝術創作之間的愛恨情仇,更特別的,這是她首次嘗試以木雕作主要的創作媒介,過程充滿試驗與挑戰。以這組作品為例,至少有一半的麵包在製作中被摒棄重做,可謂既焦慮又愉快,完美展現了她在創作中的掙扎與激情。

然而,為了製作這些疑幻似真的麵包,Afa 還特地買了一些真正的麵包回來觀察,卻意外發現了一件令她震驚的事 —— 那麵包自去年八月,至今也沒有發霉!這種彷彿永恆不變的狀態,讓她不禁思考:當麵包已不會發霉,還是否真正的食物?

而這塊不會發霉的麵包,就靜靜地躺著展場的玻璃展示櫃內。Gloria 還打趣道,大家都把那塊麵包視作生化武器。

事實上,她們曾為此亦有過顧慮。畢竟用食物作為展覽主題,時效性成為一大挑戰,而 Gloria 更為了是次展覽,不斷嘗試將某些食材轉化為永久或延長保存期限的藝術品。「食材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與暫時性,像是牛油會融化,麵包可能會變壞。畢竟真正的食物,理應會隨著時間而腐壞,但意外的是,因為添加了防腐劑或色素,它們竟然保持不變。這讓我們在創作過程中,有着不同的反思和啟發。」

這個意外的發現,彷彿成了工業時代的註腳,也為作品增添了一層耐人尋味的反思;而她們的反思,亦從食物慢慢延伸至宗教、性別、工業化等概念,令 Afa 也有感道:「它的變化和不確定性,本身都是一種敘述、一個故事的敘述,可以繼續延伸下去。」

隨後,Afa 進一步補充道:「就像那尊牛油觀音,雖然觀音的形象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卻是由人所塑造的。那我們用心倒模出來的觀音,究竟是真還是假呢?而被具象化的祂,是否依然保持著真實性?畢竟,祂真正的樣貌,無人知曉。」

這番思索讓在場的人不禁深入反思。於是,這些創作的永久保存無疑成為她們面對的一大挑戰,但這並非她們追求的終極目標。Afa 感慨道:在人世間,我並不相信有永恆之事。於我,作品也絕非是永久的。創作的意義不僅在於成品,更在於過程中的自我探索。回想起童年時畫畫的純粹,以及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滿足和治癒感,對我來說才是永久。」Afa 說。

那真和假,還重要嗎?

她們為人們揭開了藏在牛油背後的一種生活哲學:就像黃金般的牛油,無論在何種形態下,都能散發出溫暖與滋養,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讓我們在這瞬息萬變的創作旅程中,學會珍惜每一個瞬間,無論真假、永恆或短暫,皆是生命的美好。

正如 Gloria 的一句:Be Butter, my friend

Executive Producer:Angus Mok
Producer:Mimi Kong
Interview & Editor:Louyi Wong
Videography:Alvin Kong
Video Editor:Alvin Kong
Photography:Kin Wai
Wardrobe:MARIMEKKO(Afa Lee)

Categories: 藝城遊記
Louyi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