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新一年,在去舊迎新之際,突然收到一張奇特的展覽邀請卡:一塊柔軟的麵包拿在手中,打開還伴隨著淡淡的巧克力香味和些許的麵包碎屑,實在難辨真假。
還記得去年花季盛開時,被那雙明眸善睞吸引而走進藝術家 Afa Lee(李思汝)的娃娃世界;當冬去再度春來,Afa 竟化身成為「麵包師」,與多年好友兼食物造型師 Gloria Chung 在上環士丹頓街一隅,開設了一家期間限定的「麵包烘焙店」,名為「A&G Boulangerie」。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带着这块面包,回到面包尚未出炉时。
面包与日常
这家“面包烘焙店”坐落于周围的餐厅或咖啡馆之间,门口的LOGO设计正是Afa 的标志性娃娃,却融入了七、八十年代的复古风格,显得格外可爱;而推开玻璃门走进去,就传来阵阵咖啡的香气,似乎与普通面包店无异,但视觉上却隐约流露出一丝怪异。例如那一块块面包,并不在面包展示架上,而是被钉在墙上或吊灯上;虽然桌上摆放着各种烘焙工具,但一砖砖未融化的牛油及一瓶瓶的材料,仿佛是未开封的状态。
乍看之下,这里似乎是一家面包烘焙店,却更像是一座面包博物馆。但确切来说,这里其实是一间艺术画廊。
迎面走来的二人,打完招呼忍不住分享他们的喜悦,话语间更提到自开幕以来,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一家新开的面包店。「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们,都会感到好奇而走进来。因为眼前的艺廊并不是一个纯白的空间、挂上几幅画,而是好像家里,摆放着一张餐桌和家中常备、常看到的食物,如牛油、面包、水果。」虽然空间内的一切都很熟悉,却又感觉好像被颠覆,尤其是那些对于面包的想象。接着,Gloria 笑着补充道:「有天,一个小朋友走进来,四处张望后便爆笑,还指着天花的法包吊灯,说『这么得意的』。其实他的反应已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至少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
或者在香港,大家对 Food Art 的概念仍然陌生。其实 Food Art 不仅仅是食物的摆盘装饰,而是将食物作为一种艺术媒介,通过食物雕塑、食物装置艺术或食物摄影等方式,将人们对食物的传统认知提升至艺术欣赏的层面。
正如塞尔维亚的表演艺术家 Marina Abramovic 所说:如果你在厨房里做面包,你是一名面包师;但如果你在画廊里做面包,你就是一位艺术家。(如果你是世界上最好的面包师,你不是艺术家,但如果你在画廊里烘焙面包,你就是艺术家。因此,脉络才是关键。)
由此可见,脉络(context)是定义一件事的关键。
那么,为什么选择面包呢?事实上,面包拥有悠久的历史,是生存的基本食品之一;而在中西方的历史与宗教文化中,面包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基督教的圣餐仪式中,面包象征着耶稣的身体,代表着信徒之间的合一。
“对于面包的第一印象,或是我们小时候吃面包的记忆:匆忙地咬着面包赶着上学,是几乎每天都会吃、接触到的食物,也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联系。”Gloria 说。
對於 Afa 而言,麵包和牛油更是不可分割的完美搭檔。「我對於烹飪一竅不通,只會做最簡單的牛油果或蛋多士,這都是 Gloria 教我的。即使我能簡單地用不同的調味料來搭配食物,但我還是離不開牛油和多士的組合。」
「对我来说,无数块面包的总和、每天生活的叠加,就是人生。」Afa认真道。
从厨房到画廊
听着 Afa 孜孜不倦地分享她的「多士日常」,也不难感受到她对牛油和多士的热爱。她甚至提到,在整理旧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自己早在十年前就对牛油、多士和面包有过研究和记录。然而,要追溯到今天「A&G Boulangerie」的创作灵感,就不得不提到她与 Gloria 之间近十年来的相处点滴。
一位是食物造型师、一位是艺术家,在领域上看似毫不相关,但其实两人已相识十年。在这十年間话题不断,其中一个便是与牛油有关。「几年前,Gloria 曾提过想用牛油来创作一座观音像,还有想在香港举办 Food Art 展览的想法。」Afa 说,「恰好在去年构思新展览时,因时间而萌生了联展的想法,而且 JPS Gallery 也放手任我发挥,我便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立刻致电了 Gloria,再在短短二十分钟内确定了所有细节。」
Afa 頓了頓說,「我覺得這個時間點剛好,因為我們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努力了一段時間,累積了一定的基礎和知識,才能實現這個計劃。」
更有趣的是,这次合作,二人似乎角色互换 —— Afa 从艺术家化身面包师,自投入面团的世界;而 Gloria 则从面包师的身份转变为艺术家,展现出全新的创作视角。这样的角色互换,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新奇的碰撞,也为艺术与烘焙的结合注入了活力与创意。
在旁的 Gloria 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其实我的工作一直在思考如何保存食物。例如一个汉堡包需要拍摄十个小时,那我要想办法令它能维持十小时及最佳状态。而这次在画廊里,食物就需要维持更长的时间。因此,当我听到 Afa 的提议时,我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因为我非常想尝试这个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人们感受到日常食材也能出现在展览中,就像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可以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而食物作为引子,也能吸引更多人接触艺术或走进艺术馆,不会感到拘束。”Afa 说。
「TOASTOUT」
为了吸引大家的目光,除了精心挑选食材外,她们在细节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让每一处都充满巧思与创意。
恰好,在籌備當中注意到韓國最近流行的新造詞「TOASTOUT」(由英文「Toast」與「Burnout」結合而成,原文為「토스트아웃」,直譯為「Toastout」)。這個詞彙通用在韓國職場中,被年輕世代用來形容因工作帶來的疲勞程度,更分為元氣滿滿的「Toastout」到最後的「Burnout」的不同層次。
这个新词汇让她们眼前一亮,灵感瞬间爆发,更成就了她们合力创作的一部作品《TOASTOUT》。
顾名思义,这幅作品就是呈现了一个星期内不同程度的 Toastout 状态。Gloria 以她精湛高超的手艺,把真的面包烤成了七种不同程度的 Toastout 色,而 Afa 再为其写上日期。
不過在作品完成前,大家都曾為展示方式感到苦惱。「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展示才是最合適?是隨意地隨心擺放,還是按色彩由淺至深漸變?甚至曾腦洞大開,想乾脆直接標上 Pantone 色號,讓整個作品有着更多的專業感與趣味性。」 Afa 皺着眉頭說。
而 Gloria 也忍不住為此解說:「我们还讨论了很久,到底一周七天里,哪一天才是最 Burnout 的?经过一番脑力激荡,最后我们一致决定 —— 非星期六莫属!因为星期五下班总会尽情地玩,于是在星期六就会完全 Burnout;而星期日,则是重生和回气的日子。然而,有些上班族却不认同,认为星期一才是最 Burnout 的,因为要面对新一周的压力。」
这些有趣的分歧,让作品引发了很多讨论,而每个人都能迅速明白其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成为她们心中最难忘的互动。
牛油的光环
後來走着、看着、說着,話題不知不覺便從麵包轉移到牛油之上。
如果说,面包是外在的闪亮主角,那么牛油便是潜藏在一切之中的核心灵魂。而在众多食材中,牛油都是两人之间不可或缺之物,默默地串联着她们的创作与回忆。
Gloria说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牛油烹饪,而Afa则对牛油有着不一样的执念,“我一直觉得牛油非常美味,对它情有独钟。然而,小时候我曾经尝试单独吃牛油,结果忍不住立刻吐了出来。这让我意识到,牛油无法独立存在,总是需要依附于其他食材才能展现它的魅力,让我不禁替它感到可怜,便给它取名为‘牛油君’,希望能为它创造一个角色活下去。”
忽然 Afa 感慨地說:「牛油于我,意义非凡。除了我对它的喜爱,更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与我有着相似之处。过去的多元身份和经历,总让我感到孤独,仿佛无法真正融入任何圈子,总在边缘徘徊。这份孤独不禁令我思考:我的自我身份究竟是什么?」
没想到,在面对身份危机时,牛油成为了 Afa 的一种心灵慰藉。“牛油本身并不具固定的形态,正因如此,牛油可以转化为任何事物、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过好生活的每一天,最终会塑造出属于自己的模样。”这份灵活与包容,不仅是对自我的接纳,更成为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因此,牛油从一个日常的配角荣升为她们创作的主角,无论是在中岛厨房中的多士,还是在祭坛上的牛油,一切都围绕着牛油而展开。“牛油似乎没有自主性,也缺乏明确的个性,因此我想赋予它一个至高无上的角色——我家所敬奉的观音。于我,观音不仅是心之所在,也是我家的一部分,因为我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它;其次,在众多的神佛像中,唯有观音总是穿着丝质的形象,拥有奶油般的柔和感,让我不禁联想到牛油的圆润与细腻。”Gloria缓缓道。
于是,她将家中的观音转化为 3D 模型,随后再打造出牛油雕塑的模样。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不仅需要细心掌握温度,还必须考虑施力的技巧,而那尊牛油观音的重量更是高达 3 公斤,实在不容小觑。然而,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对观音形象的深思熟虑。
观音的样子是怎样的?大概并没有人能够给予答案,这也令 Afa 有着不一样的反思:「即便现在赋予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终究只是人类的倒模之作,而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所讨论的一种说法:神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模样。」
这番思考不仅挑战了传统观念,更引领她们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哲学思考空间。
信仰的真谛
在观音的话题延续下,忽然好奇二人的心之所向 —— 信仰。尤其是在多元且复杂的香港,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宗教,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信仰。在香港的街头,总有一尊神明在守望;而在展览、中岛厨房的背后,亦藏着供奉的祭台,使神明与凡人共处一室。
除了 Gloria 家中观音香火鼎盛,Afa 也分享了她与信仰的紧密联系:自小便就读于天主教学校,而家中则供奉祖先、信奉道教,婆婆更是开佛堂的,使她对焚香的味道情有独钟。每当闻到香火缭绕的气息,脑海便会浮现不少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回忆,而这样的成长经历,使她对信仰有了更开放的视野。「于我,由始至终是信自己,但并不意味着我是无神论者或反对宗教,只是我更喜欢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看如何活出真实的自我。」
因此,在牛油观音的对面,站着一位“观音兵”,以双手合十的祈祷姿态静静伫立。她们不约而同地说:有观音,怎能少了观音兵?
Afa 接着阐述:「作为士兵,意味着要将自我降至最低,以融入整个军队,但现今的人都在强调『自我』,我们不应再成为众多信徒中的一员,而是要独立且清醒地看待世界。我们可以赋予自己任何模样、地位,甚至成为重要的人物,而不必安于信徒的角色。即使牛油观音高高在上,占据神坛崇高的位置,但对面的凡人信徒,也能站在英雄碑上鹤立鸡群。」
因此,她们在祭坛下方放置了一面镜子。Afa 认真地说:「牛油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正好象征着:当你什么都不是时,也意味着你拥有任何的可能;既是一个凡人,同时也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存在。」
Gloria 也深以為然地補充道:「在仰望觀音的同時,其實也在尋找自己。」
这番话语在空气中回响,让人思考自我与信仰的深层连接。
通过拜祭神明,寻求指引、获得庇佑和安慰,是人之常情。但信仰的真谛,从不只是虔诚的外表或行为,而在于自我反省的深度,帮助我们凝视自身,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这才是信仰的核心所在。
Between Truth and Falsehood
在艺术馆里走了一圈,看着琳琅满目的面包,内心不禁涌起一丝好奇:到底这场展览中,有多少作品是真正的面包?多少又是巧妙的假象呢?
“This is exactly a little challenge we want to throw at the audience! Indeed, many people have expressed that they can’t tell which is real and which is fake, similar to the confusion and discussions sparked by ’30-DAY LOVE LETTER’. This ambiguity of truth and falsehood makes us find it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s it successfully stirs the audience’s curiosity and thought.” Afa responded.
《30-DAY LOVE LETTER》,正是墙上所挂的面包作品,共有三十块,每一块都是 Afa 用木雕、黏土和绘画制作而成的。
Afa说,这些木雕面包如同她的视觉日记,表面上在记录爱情,实则是在讲述她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爱恨情仇,更特别的是,这是她首次尝试以木雕作主要的创作媒介,过程充满实验与挑战。以这组作品为例,至少有一半的面包在制作中被摒弃重做,可谓既焦虑又愉快,完美展现了她在创作中的挣扎与激情。
然而,为了制作这些疑幻似真的面包,Afa 还特意买了一些真正的面包回来观察,却意外发现了一件令她震惊的事 —— 那面包自去年八月,到现在也没有发霉!这种仿佛永恒不变的状态,让她不禁思考:当面包已不会发霉,还是否真正的食物?
而这块不会发霉的面包,就静静地躺在展场的玻璃展示柜内。Gloria 还打趣道,大家都把那块面包视作生化武器。
事實上,她們曾為此亦有過顧慮。畢竟用食物作為展覽主題,時效性成為一大挑戰,而 Gloria 更為了是次展覽,不斷嘗試將某些食材轉化為永久或延長保存期限的藝術品。「食材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與暫時性,像是牛油會融化,麵包可能會變壞。畢竟真正的食物,理應會隨著時間而腐壞,但意外的是,因為添加了防腐劑或色素,它們竟然保持不變。這讓我們在創作過程中,有着不同的反思和啟發。」
这意外的发现仿佛成了工业时代的注脚,也为作品增添了一层耐人寻味的反思;而她们的反思,亦从食物慢慢延伸至宗教、性别、工业化等概念,让 Afa 也有感说道:「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本身都是一种叙述、一个故事的叙述,可以继续延伸下去。」
隨後,Afa 進一步補充道:「就像那尊牛油觀音,雖然觀音的形象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卻是由人所塑造的。那我們用心倒模出來的觀音,究竟是真還是假呢?而被具象化的祂,是否依然保持著真實性?畢竟,祂真正的樣貌,無人知曉。」
这番思索让在场的人不禁深入反思。于是,这些创作的永久保存无疑成为她们面对的一大挑战,但这并非她们追求的终极目标。Afa感慨道:「在人世间,我并不相信有永恒之事。于我,作品也绝非是永久的。创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成品,更在于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回想起童年时画画的纯粹,以及过程带来的快乐、满足和治愈感,对我来说才是永久。」Afa说。
那真和假,还重要吗?
她们为人们揭开了藏在牛油背后的一种生活哲学:就像黄金般的牛油,无论在何种形态下,都能散发出温暖与滋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让我们在这瞬息万变的创作旅程中,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无论真假、永恒或短暂,皆是生命的美好。
正如 Gloria 的一句:做个黄油,朋友。
执行制片人:Angus Mok
制片人:Mimi Kong
采访与编辑:Louyi Wong
摄像:Alvin Kong
视频编辑:Alvin Kong
摄影:Kin Wai
服装:MARIMEKKO(Afa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