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一場關於愛、選擇與生命最後光輝的旅程!細味影后 Tilda Swinton X Julianne Moore 在《隔壁的房間》的動人演繹

關於生命或死亡的主題,都總讓人心存敬畏、不敢觸碰,卻又是每個人不得不經歷的事情。那你有想過,當生命走到盡頭,你願意成為最後一扇門外的光,又或是希望誰會成為你的光嗎?

這次,西班牙當代電影大師、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主 Pedro Almodóvar,再度用他標誌性的細膩筆觸,為人們帶來一部關於友情、生命與選擇的動人之作 ——《隔壁的房間》(英:THE ROOM NEXT DOOR)

這不是一個關於告別的故事,而是一場關於陪伴的生命禮讚。早前在各地上映,電影在 2024 年威尼斯影展上,獲得了全場觀眾長達近 19 分鐘的起立鼓掌,更成為 2024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得獎電影;在台灣金馬影展的首映上,也是大獲讚賞、佳評如潮,到底這部電影的魅力之處是甚麼?

改編自暢銷小說《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隔壁的房間》的故事,由導演兼編劇 Pedro Almodóvar 改編自美國作家 Sigrid Nunez 的原著作品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

這本書於 2020 年推出後,在文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更榮獲《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首書及時人(People)雜誌年度十大好書的殊榮,還獲得了娛樂週刊當月推薦、觀察家報和時代雜誌的秋季好書推薦,以及被列入今日美國五大不可錯過的好書、哈芬登郵報當月最期待十大好書等,實在是好評不斷。

故事講述主角瑪花(Tilda Swinton 飾)英格烈(Julianne Moore 飾),二人因年輕時在同一家雜誌社工作而相識,更成為了一對密友。後來,英格烈成為了自傳小說家,而瑪花則成為戰地記者,二人步伐不同而漸行漸遠。多年後重逢時,瑪花已病重,更不堪實驗性療程對精神和肉體雙重折磨而決定了要以藥物自我了斷,於是她租了一所度假小屋,向英格烈提出邀請,希望她能住在隔壁房間,陪伴她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探討安樂死議題

這位來自西班牙的導演,作品向來著重表現慾望、暴力、宗教等議題,並通過鮮艷的色彩,展示出一種後現代的審美眼光以及對權威的極大藐視。

受到早期好萊塢電影的嚴重影響,劇情發生在女性周圍。自 22 歲時,他便開始製作短片;在 1980 年,首次執導了其處女作《佩比、露西、朋》(Pepi, Luci, Bom and Other Girls on the Heap),就連電影劇本也是由他親自完成,故事充滿了文化與性自由等元素,更收獲得許多邪典電影影迷的喜愛。直至 1988年,他便以《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西班牙語:Mujeres al borde de un ataque de nervios,英語: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獲得了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及歐洲影展「最佳青年電影獎」,成為了西班牙最受歡迎的新銳導演。

及後,他的作品長期關注女性、社會邊緣人和中下階層人民,探索慾望、愛、死亡、親情與性別認同等領域,如:《我的母親(西班牙語:Todo sobre mi madre)》、《悄悄告訴她》(西班牙語:Hable Con Ella)》、《玩美女人(西班牙語:Volver)》等,加上錯綜複雜的敘事方式,極具美感、色彩濃烈的構圖,情節也極誇張、戲劇化,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

而這次在《隔壁的房間》,正正是講述了安樂死的議題。談到生離死別,不論是何種關係,如戀愛、親情甚或友誼,都會有所經歷。但要怎樣向摯愛優雅地告別,其實也是一個艱深且重要的課題。

要學會認識和接受死亡,確是不易,而故事中的瑪莎選擇安樂死,試着去掌握生命最後的自主權。安樂死的話題,在世界上仍備受爭議,在臨終者的卑微心願和道德論理之間掙扎,更與宗教、法律問題背道而馳,Pedro Almodóvar 也為此有着不同的思考。

Pedro Almodóvar 分享:「《隔壁的房間》描述在一種親密又極端的情況下,一段舊情誼重新激起火花。瑪莎即將死去,她的朋友英格麗將會學到人生中珍貴的一課,也就是要認同和接受死亡,只要是由當事者自己決定的;而且死亡終究不是絕對的結束。」更為此重申,「雖然死亡的主題無所不在,但我不想要這部電影顯得過於哀傷或殘酷,要富有輕快和活力的感覺。」

雖然故事看似在書寫着關於安樂死的權利,但換個角度看,其實也是在用不同角度去詮釋活著的美好。

Pedro Almodóvar 的英文長片處女作

於 Pedro Almodóvar 而言,《隔壁的房間》亦屬其新挑戰和新嘗試,尤其是在語言上;這也是與主演他第一部英語短片《人聲》的 Tilda Swinton 的二度合作。

過去以西班牙語為創作的他,首次用英語拍攝長篇電影,無疑是重大的突破。所以在電影中仍貫徹了其風格:在大量的對話中,仍加入不少的哲學語錄,甚至保留了許多基於西班牙文語境的對話;而角色的獨白也經精心安排,讓話語在平淡的日常中,營造出故事張力。在對話之間,亦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

奧斯卡影后 Tilda Swinton 和 Julianne Moore 的首度攜手之作

電影中,Tilda Swinton 飾演的瑪花,選擇在寧靜的度假小屋裡告別人生;而 Julianne Moore 飾演的英格烈,則成為那扇門外最溫暖的光,命運讓她們在青春歲月相遇,又在人生最脆弱的時刻重逢。在這種簡約、婉轉而細膩的風格之下,輕輕帶入對於生死的命題探討,也強調了友誼與陪伴的重要性。

有時,陪伴一個人不一定要用說話,支持和理解,也是一種溫暖且有力的事。

而不得不提的是,這也是兩位奧斯卡影后 Tilda Swinton 和 Julianne Moore 的首度攜手之作,兩位實力派女演員用最內斂的演技,呈現出最震撼人心的情感張力,詮釋出一段超越生死的深刻情誼,更見證了生命最後的優雅與勇氣。

而 Tilda Swinton 更曾在雜誌訪談中分享,她認為這兩位老朋友沒有在生命最輝煌的時候並肩奮戰,卻在人生的盡頭重建了彼此的連結,靜靜地陪伴對方走過所剩無幾的日常,這種平淡的親密是與愛情、親情都無可比擬的幸福。

拍攝電影過後,Tilda Swinton 和 Julianne Moore 也成為了「珍貴的相見恨晚」的莫逆之交。

當疾病無情地侵蝕著生命,我們該如何面對摯友最後的請求?Pedro Almodóvar 巧妙地將鏡頭對準「隔壁的房間」,讓我們透過一扇門的距離,觀照生命最私密而真實的抉擇時刻。

這不只是一部關於安樂死的電影,更是對人性尊嚴與自主權的深沉思辨;會讓你流淚,卻不會讓你感到絕望的電影。

生命無常、時光短暫。對你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又是甚麼呢?

導演、編劇: 《對她有話兒》 Pedro Almodóvar
演員: 《奇異博士》《敵對同謀》奧斯卡金像得主 Tilda Swinton、《此時‧此刻》《永遠的愛麗絲》奧斯卡金像影后 Julianne Moore
監製: 《對她有話兒》《誰和誰共母》Agustin Almodovar、《誰和誰共母》Esther Garcia  
片種: 劇情
語言: 英語
片長: 107 分鐘
級別: IIB
上映日期:2025 年 2 月 6 日 

Source @warnerbroshk電影官方facebook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Be the first to know the latest updates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