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馬蹄聲終遠去!浪子詩人鄭愁予辭世,那些年我們一起背誦的《錯誤》成現代詩壇最「美麗的錯誤」

那達達的馬蹄聲,終於停歇。台灣浪子詩人鄭愁予於 2025 年 6 月 13 日凌晨,因心臟衰竭辭世,享壽 91 歲。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1933 年生於山東濟南,祖籍河北寧河。1949 年隨父母舉家遷台,此後於台灣度過青少年時期,並在此奠定其文學生涯的基礎;直至大學畢業後,他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後獲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教於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及香港大學等學府。2005 年,鄭愁予返台擔任東華大學第六任駐校作家,晚年則旅居美國,但仍持續創作不輟。

創作以詩為主,更以細緻的詩風,綻放豐滿的情感,令其成為一代「浪子詩人」。此際告別人間,其代表詩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成為千古絕唱,也成了大家生命中最美麗的過客。

文學藝術成就及風格特色

鄭愁予筆名源自《楚辭 · 九歌 ·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6 歲時便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他自喻「現代詩的古典派」,其詩風浪漫而哀愁,巧妙融合中國古典與現代意象,在戰後台灣現代詩發展史上具有指標性意義。

著名詩評家楊牧曾評價鄭愁予為「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地現代的」;詩人瘂弦則讚他是「謫仙」,稱其名字「如寫在雲端」。

正是這種融古通今的詩藝,贏得了「浪子詩人」和「婉約詩人」的美譽。

代表作
(圖片取自網絡)

鄭愁予的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 1958 年發表的《錯誤》。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兩句已成為現代詩中最廣為傳誦的經典詩句,被收錄在兩岸三地的中學教科書中。全詩巧妙運用「城」、「窗扉」等意象,抒發離別之情與漂泊之感,流露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

除《錯誤》外,鄭愁予還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如《水手刀》、《殘堡》、《小小的島》、《情婦》和《如霧起時》等。在《情婦》中,「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的情婦/而我甚麼也不留給她/祇有一畦金線菊,和一個高高的窗口」,這幾句充滿古典韻味的意象,完美呈現了鄭愁予特有的詩風。

而《邊界酒店》中:「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鄉愁/那美麗的鄉愁,伸手可觸及」的名句,則直抵人心深處的矛盾與徬徨,道盡了人在選擇面前的猶豫與不捨。

文學影響與遺產

鄭愁予一生著作豐富,除詩集外,也涉足散文、翻譯與詞曲創作,是橫跨文學與音樂的全方位藝文巨擘。在台灣,他的作品更成為了歌詞,如:台灣男歌手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當中的一首〈錯誤〉,就是取自於鄭愁予的同名詩詞作品;專輯《旅夢》更收錄多首由鄭愁予詩作改編的歌曲,當中的〈旅夢〉與〈一碟兒詩話〉更使他入圍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人獎;其作品被譯為多國語言,影響了無數創作者和讀者,跨越世代傳頌。

(圖片取自網絡)

1q`如今,這位用筆墨編織美麗錯誤的詩人已然離去,但他創造的詩意世界依然存在。當我們再次打開他的詩集,那達達的馬蹄聲仍在耳邊迴盪,那份浪漫與愁緒仍然觸動心弦。正如他在《錯誤》中所寫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如同他筆下的馬蹄聲,成為文學長河中一個美麗的錯誤,卻永恆地留在了讀者心中。

如今,這位用筆墨編織美麗錯誤的詩人已然離去,但他創造的詩意世界依然存在。當我們再次打開他的詩集,那達達的馬蹄聲仍在耳邊迴盪,那份浪漫與愁緒仍然觸動心弦。正如他在《錯誤》中所寫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如同他筆下的馬蹄聲,成為文學長河中一個美麗的錯誤,卻永恆地留在了讀者心中。

Source 鄭愁予/ Facebook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Be the first to know the latest updates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