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闊別三年,皇都未來發展藍圖首度曝光!看國際知名建築大師 WilkinsonEyre 如何傾力打造出另一現代化古蹟

香港的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英語:State Theatre|又名:璇宮戲院、皇都戲院大廈 State Theatre Building),屹立北角逾七十載,蘊藏了無數輝煌歷史,亦是見證了香港城市變遷和電影文化的重要里程。自 2020 年被新世界發展收購後,便積極地展開了各種復修和保育工作。

闊別三年,皇都的未來發展藍圖終於首度曝光,可見新世界發展銳意將它打造成國際級保育大型綜合地標外,另一矚目焦點,必定是有英國著名建築師事務所 WilkinsonEyre 參與其中!他們會怎樣聯手活化古蹟、融古匯今,推使其成為國際級的香港新地標呢?

英國著名建築師事務所
WilkinsonEyre

WilkinsonEyre 曾為許多著名建築及具有深厚歷史意義的地標提供創意非凡的設計,作品遍佈世界各地,屢獲殊榮,包括英國倫敦國王十字區城市更新規劃中的二級歷史(Grade II listed)儲氣罐框架改造項目(King’s Cross Gasholders)和新加坡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等,亦曾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內的世界遺產項目。其深度的剖析、饒富情感的設計及充滿開拓性的思維,每每都讓人們深受啟發和影響。

當中最備受矚目之一的大型項目 —— 二星級歷史建築(Grade II*listed)英國倫敦巴特西發電站(BatterseaPower Station)。經 WilkinsonEyre 精心改造後,不僅活化成國際頂尖歷史文化綜合地標,更是美化城市面貌,為社區帶來活化新動力。

這次,WilkinsonEyre 受邀參與活化皇都的項目,負責概念及前期方案設計,構思以現代手法建構「融古匯今」的方式,活化為國際級的香港新地標。在改造過程中,尤其要傳承皇都戲院的歷史文化意義,再思考如何以建築手法在設計上取得平衡,既能保留戲院的獨有構造、價值與歷史,同時為社區注入嶄新動力及提供 多用途的生活空間,成為了一大挑戰。

圖片來源:新世界發展

活化設計首曝光
延續未來社區價值

是次活化皇都戲院項目意義重大,早前(12 月 13 日),WilkinsonEyre 總監及亞太區總部負責人 Matthew Potter 先生便現身於中環新世界大廈 HKGTA Town Club 出席研討會,把皇都獨特之處、規劃理念及設計、未來價值等,仔細地向大眾娓娓道來。

伴隨着時代和社區需求的變遷,WilkinsonEyre 為提出了劃時代的嶄新建築理念 —— 創建集生活、工作及玩樂於一體的「垂直文化城市(Vertical Cultural City)」,盼能打造一個真正的綜合用途項目,將城市脈搏連成一線, 培育出更活力多元、與別不同的北角社區。

承借 WilkinsonEyre 對活化歷史建築的真知灼見,研討會上亦會談及從未曝光的活化方案設計及當中過程,讓大家先睹為快。當中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部分,例如:在 WilkinsonEyre 眼中,皇都戲院其中一個吸引之處,正是那世界絕無僅有、天台的拋物線型桁架(俗稱「飛拱」設計),所以在保留的前提下,將「飛拱」融入整體設計,保存歷史文化質感。

誠如 Matthew Potter 所言,認為建築必須保持生活和呼吸:「從 1952 年的璇宮戲院到 1959 年的皇都戲院,人們都試圖將其改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希望能還原它過去的特點,並令其成為一個多功能空間,讓人們可從不同的方式使用它。」

而這座國際級保育大型綜合地標,不僅能向皇都戲院的輝煌史致敬、傳承當中珍貴的歷史意義,更能重現皇都昔日小上海情懷,並有機會為香港日後同類型項目奠下重要基礎。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