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如同青春,總予人一種短暫而美好之感。在那既充滿了未知和渴望、亦最多跌宕與碰撞的時光,在無畏無懼之間卻又份外容易胡思亂想、多愁善感;各種意識參雜,看似複雜、矛盾,卻是心靈與成長的重要養分。
或許這樣描述青春,感覺仍未夠立體、深刻,那不如來看看這位把青春年華都盡情揮灑在舞台的女生 —— 邱彥筒(Marf)。

從她帶着「眉上短瀏海」走進大家視線,到今天頂着一頭白金短髮能揮灑自如地載歌載舞,三年時間,或許已成長不少,但這位樂壇鮮血,其實也不過是位正值 22 歲的青春少艾,如其他同齡之人,也是迷惘着、尋找着、㪐㪐㩿㩿地成長着。

在 2024 年即將結束之際,她似乎也交出了一張屬於自己的成績表,就讓她來訴說一番,她對於青春的見解。
關於青春
Marf 向來予人型格鮮明、率性大膽的印象,這獨特個性更是使她在樂壇中脫穎而出。但或許是因為年齡,所以伴隨她的形容詞,大多都充滿青春氣息;而縱觀她目前的作品,從音樂到影視,都印證着她身上所散發的青春魅力和活力。

「青春」,似乎成了她的關鍵詞。但話語剛落,Marf 竟默默笑言:「這只是誤會而已。」
「因為在影視作品上,我覺得因為年紀,讓大家覺得我還是可以出演身穿校服的角色,便有了很強烈的青春氣息。」就以《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的「楊悅盈」和《寄了一整個春天》的「許澄」為例,雖然故事上一個偏向懸疑、一個則屬於寫實,兩個角色都同是中學生,卻過着 Marf 從沒體驗過的人生。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獨一無二的。
而撇除演繹之外,在創作的靈感和構思上,Marf 則表示更講感覺。「當刻的感覺和四周所發生的事,都會成為我的靈感,然後慢慢去構思作品的內容和呈現方式。例如《心好細》的 MV,我就選擇用學校和愛情線,令大家更容易明白女生的細膩和內心狀況。」

談到小女生的心思,除了有各種的感情糾結外,自然也會聯想起那些深深烙印在青春中的身影,尤其是那令她踏上舞台的偶像。「說啟發的話,可能會是 2NE1、Rihanna、Ariana 等,她們都很喜歡 Groovy 的類型,所以影響了我。而且,我最近再聽 2NE1 時發現,她們的一些唱法可能就是 inspire 到我現在的某些演繹方式;也是因為喜歡她們才開始學跳舞,還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跳。」
剛好在訪問後,便碰上好不容易合體的 2NE1 來香港舉辦演唱會,身為粉絲的 Marf 自然也不會錯過。坐在台下的她,還幸運地被抽中,能在 Dance Challenge 中大顯身手,可見她的舞技非常純熟之外,而她的熱情和活潑,也更能感受到那份屬於青春、那份遇見偶像的興奮和美好。

說到底,青春年華,或許只能形容她目前的年紀,卻絕不是規限她的框架,誠如她心中對「青春」的解釋:「我覺得『青春』是不能用年紀去限制的,也不要去想到底要做什麼,那就是青春。當然,是要顧後果的,但別有那麼多顧慮。」
或者,青春就是一場尋覓自己的旅途,而接連推出且不同風格的個人單曲,就是她最好的注釋。
非真實的執迷
談到夢想與舞台的距離,當然也不難聯想到 Marf 對舞蹈的熱愛,畢竟在她的 Instagram 上,也是跳舞的影片佔了大多數,可算是她主要的藝術語言。而現在的Marf 既是人氣女團成員,又身兼 solo 歌手、演員和模特兒等,每個身份都有不同的面向,要換轉身份也確非容易。不知道她現在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呢?

Marf 想了想後回答:「我最喜歡演員身份的自己,因為我覺得是最慢的,能讓我慢下來,去貼近自己的腦和心的感覺。畢竟身為歌手或偏向時尚的我,都是比較急的,需要會較多往外看;但作為演員,倒需要多看內心。所以於我,演員可使人生經歷更深厚,也能跟不同的人有更多不同層次的交流,是比較有趣的一種。」
就例如「許澄」,就是一個挑戰性滿滿的角色。終究她入行的資歷不多,也是初次嘗試挑戰大銀幕,所以要兼顧的、磨合的,都花了不少時間。「因為許澄是一位口吃的女中學生,還是在賣內褲的工作,那是我從沒接觸過或很少接觸的部份,所以角色有很多層次要去詮釋和揣摩。」

但要數最難忘的、最喜歡的,還是「楊悅盈」一角,不僅為 Marf 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口碑,也讓她成功發掘到自己的更多可能。「做完這角色後才發現,原來角色的某些東西,就算在演出結束後,她也會在你腦或心裡的某個房間中繼續生活;而演戲就是一個可以滿足我的貪心、能讓我去過別人人生的一回事。」
親歷過「楊悅盈」的科幻,使她很高興、也很慶幸,而這些題材的獨特和趣味,也完全符合了她的喜好:「恐怖、驚悚、懸疑,最好就越多 CG 越好,那些比較非真實的,我就最喜歡。」難掩的興奮,亦在話語間流露。
她還分享近來最喜歡的作品,就是近來上映的一套音樂劇《Wicked》,還見她在 Instagram 上發佈了自己變妝成為角色「Glind」的照片。「因為《Wicked》那振奮人心的力量實在太強了,也為我近來的這段時間,添加了很多放鬆的感覺和娛樂性,所以我很推介、很喜歡。」

忽然想起,Marf 在參加《全民造星 IV》時曾說,這是希望自己能在踏入 2 字頭前盡力一搏追求夢想之舉。那一直支持她追夢的信念,又是什麼呢?「當我入行後,總會給自己設定一些目標,那些所謂遠距離、未能實現的,於我,便是夢。所以,我的追夢信念就是吸引力法則,要去多想、多朝著那個方向去做,盼望它會發生!」
Marf 用行動詮釋青春的價值,而骨子裡,也更顯她對表演和舞台的熱愛。
若用 PIE – CHART 去劃分各身份的比例,那她又會如何劃分?她猶豫再三後,決定用 10 % 為單位。「我覺得 30% 會是演員、30% 會是表演者,因表演者的範疇很大,而我也很喜歡這三個字,所以我會常常形容自己是表演者,而表演者就包括舞台劇和各表演等;而『貓貓的主人』和『家人的女兒』則各佔 10% ,餘下的 20% 會是『仍然很想努力令自己生活得快樂幸福的人』。」而她的認真分析後再解釋:「那是在提醒著自己,要好好地爭氣、要令到自己可以更加幸福和快樂。」
或者,青春就是一場實現自己所思所想之路。
成熟是⋯⋯?
撰稿時聽着 Marf 的音樂作品,驟聽之下發現,「成熟」二字不時都會出現在 Marf 的歌詞內,例如《心好細 ‹3 Teeny tiny heart ‹3》內有一句「成熟原是青春的怨歌 樣樣是框 要困起我」;又或《㪐㩿》的一句「成熟是利刃 愈避忌 愈入侵」。

而看著 Marf 在拍攝過程中那非常專業、對答如流的一面,總散發著一種超出同齡人的成熟和遊刃,漸漸使人忘記,她明明只有 22 歲。雖然未知遊刃已是否有餘,但一如她所展露的態度 —— 對作品有要求,願意去理解和嘗試,亦不羞於表達自己的每個想法。
「成長是逐段、逐段地 build up 的,若說最大的轉變,我想會是心態。從一開始對這行沒什麼認知到需要有認知,然後是被迫有認知再變成真的擁有了認知,我覺得沒有完全的改變,都是成長和學習的過程。」Marf 認真道。
而這些點滴中,除了能結識不同的人,也讓她對自己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每次跟不同的人合作,都會有新的火花;而在這些合作間,我都很想看到,合作中的自己和對方都有哪些分別和不同,例如大家有沒有因為彼此而進步,甚至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語畢,也不難感受到她確實是個很有想法的人。那聽過別人的形容之後,要是讓她來為自己的風格定義呢?「我覺得是無法定義的。因為有太多東西、太複雜了,還有很多未被發掘到的自己,所以我仍是未知的。」最後她感慨道:「能擁有演員、歌手、藝人等身份,對我來說是很著數的事,因為能讓我好好地表達不同面向的自己。」
這個「Marfullous Universe」仍在待續,也讓人翹首以盼,她將來又會是用甚麼面向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但願未來,她能收穫她所盼的關鍵詞:「Infinity,這個字詞雖然感覺很打機、並不漂亮,但是很萬能。」
看着她,忽然對青春有了新的定義 —— 雖無法永久享有,但可以無限擁有,只要你仍願意放膽嘗試。
因為青春,就是努力去發掘、承認和接受自己的各種面向和可能。
Photographer: Alexander Yeung assisted by Victor Tang
Art Direction: Alexander Yeung & Mimi Kong
Styling: Mimi Kong assisted by Yoanah Chan
Videographer: Alvin Kong & Matt
Video Edit: Alvin Kong
Interview: Louyi Wong
Makeup: San Chan
Hair: Ricky Lam
Wardrobes & Accessories: Louis Vui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