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浴火重生!巴黎聖母院花五年時間復修,細數那些重見天日的焦點!

法國巴黎的著名地標建築 —— 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擁有逾 850 年歷史。其建築設計上的精緻,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 不僅開創性地使用的尖肋骨拱和飛扶壁,而且當中那巨大而多彩的玫瑰窗及豐富雕塑,一直聞名於世,也極具代表性。可惜歷經了 2019 年的一場大火,使這些重要的瑰寶受到焚燒,而這慘痛的事實,也花了五年時間,才稍稍撫平。

在集合法國以至於全世界的力量之下,得以成功令這座在法國歷史中擁有重大意義的教堂重見天日。在修復後重新開放,還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到底這座基督教教堂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前世與今生,有哪些重要的轉變和不可錯過的焦點呢?

歷史價值

作為巴黎的歷史與文化象徵之一,巴黎聖母院一直都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的典範,建於 12 世紀至 14 世紀,於 1163 年開土動工後一直在持續工程,而在 17 世紀和 18 世紀時,更分別進行過重大修復和增建;直至 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聖母院指定為世界遺產,當中見證了不少屬於巴黎及法國的歷史變遷。

當中不得不提的是,這裡也是法國天主教的重要宗教場所,曾舉行重大慶典,如拿破崙的加冕儀式;而在藝術與建築成就方面,聖母院以其肋狀拱頂、飛扶壁、彩色玻璃窗及石像鬼雕刻而聞名,都分別代表了中世紀的藝術成就,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對後來的建築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每年都吸引數百萬遊客前往一睹其神聖的風采。

而法國作家維克多 · 雨果 (Victor Hugo) 早在 1831 年出版的《鐘樓駝俠》(另譯:《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英:Notre-Dame de Paris )一書中,正是以這座大教堂作為故事背景。

尤其是故事的前言裡,交代了雨果創作這部小說的源起 —— 在參觀聖母院時偶爾發現了那刻在巴黎聖母院牆角上的「ANARKIA(宿命)」一字,看着那希臘字母因歲月侵蝕而變黑、嵌入在石壁中,雨果把它演化成糾纏於命運之中人們的悲涼故事,更令書中的主角 Quasimodo 往後成為了荷里活電影、迪士尼改編動畫和音樂劇主角,逐漸令巴黎聖母院成為了巴黎和法國的象徵。

所以在大火過後,世界各地都為是次修復行動不遺餘力,共投入了近 8 億歐元的資金,而善款都來自各法國奢侈品行業、億萬富翁 Francois Henri Pinault 和阿爾諾家族(Arnault family)等,可見其重要性。

重現的瑰寶

在 2019 年 4 月 15 日的傍晚,巴黎聖母院莫名起火,火勢猛烈且迅速吞噬尖塔,導致大部分屋頂倒塌,幾乎將主鐘樓推倒。

火災受到世界關注,當中約 600 名消防員與大火搏鬥了 15 個小時,而全球的觀眾都十分驚恐地看着現場直播。最終大火成功被撲滅,而這座歷史建築的主要結構得以倖存,包括兩座鐘樓;更有賴火災的緊急救援人員,將鑲滿寶石的聖杯和其他無價的文物從危險中轉移出去,才使瑰寶沒受到大火侵呑。

然而,在修復過程的 5 年間,巴黎聖母院的內、外都被數千名專業工匠重建,從倒塌的尖塔以新哥德式風重建、新尖塔頂部的一座公雞像到內藏的聖物,家具也被翻新、清潔或更換;工程中涉及到需要大量的物資,如:重建屋頂框架所使用的 2,000 棵橡樹、重建受損的拱頂和牆壁所需 1,000 立方公尺石頭、而屋頂則用上了 4,000 平方米鉛等,最後更修復或重建 2,000 座雕像和裝飾,包括大教堂荊棘王冠上的一根刺,以及一張寫有 2,000 名復修工作人員名字的羊皮紙。

在巴黎聖母院門前,亦設立一個工作室,專門負責修復任何損壞的外部雕塑,例如:多年來變黑的石頭和繪畫都被徹底修復了,而五個石像鬼雕象經電腦掃描後以石灰石重製等。

盛大的重開儀式

五年後的 12 月 7 日,終於迎來重開儀式,除了由巴黎大主教烏爾里克(Laurent Ulrich)當日將以權杖敲打聖母院的木門為巴黎聖母院揭開重開儀式的序幕外,還有 1500 名嘉賓獲邀出席,雲集各地的政要,如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美國第一夫人吉爾(Jill Biden)、英國王儲威廉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成功在政治及外交的大事之一。

在現場轉播中可見,不僅聖母院管風琴修復後首次亮相,還有眾多法國歌手共襄盛舉,如:知名歌手 Garou 現身獻唱、大提琴家馬友友演奏了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第一首》(Cello Suite no.1.)、法國影星瑪莉詠 · 柯蒂亞(法語:Marion Cotillard)朗讀雨果詩作、著名管風琴師奧利維耶.拉特里(Olivier Latry)演奏重新譜曲的聖歌,美國嘻哈歌手 Pharrell Williams 演唱其成名代表作《Happy》等,各種演出都掀起了儀式的高潮。

同時,在巴黎聖母院的外牆上,亦投影出來自多種不同語言的感謝話語,向當年將聖母院拯救於火海的消防人員及投入大量時間修復聖母院的工程師和木匠等人表達謝意,是兼具宗教、歷史、文化、藝術、教育意義的一夜。

重開儀式上的燈光秀

悠揚的歌聲,再次在巴黎聖母院的教堂響起!

巴黎聖母院復修重開可算是世界大事,不僅邀請了世界各國的領袖、政要及嘉賓出席儀式,來一同見證這座擁有 860 年歷史的重要時刻,而且場面盛大,當中投影在巴黎聖母院上的燈光秀,也令人十分難忘。

壓軸的電音燈光秀表演,由團隊 MONUMENTAL TOUR(@monumental.tour)和法國古蹟推廣者兼藝術家 MICHAEL CANITROT 所打造,在燈光和澎湃激昂的節奏的配合下,以聲光與電子音樂向大教堂及參與修復的工匠們致敬,掀開了重修後的巴黎聖母院序幕,亦留下更動人、美好的印記。

Source @notredamedeparis @monumental.tou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