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沙漠藝術盛宴!盤點 Coachella 2025 音樂節與 Desert X 的大型亮點裝置,盡現地景藝術新視野

年度盛事 Coachella 2025 剛剛完美落幕,各單位的精彩演出都成為了全球的焦點,而同場的焦點,當然還有 Coachella 的空間內的三件大型裝置,以及國際藝術節 Desert X 2025 在這片廣闊的沙漠的精彩作品。

年度盛事 Coachella 2025 剛剛完美落幕,各單位的精彩演出都成為了全球的焦點,而同場的焦點,當然還有 Coachella 的空間內的三件大型裝置,以及國際藝術節 Desert X 2025 在這片廣闊的沙漠的精彩作品。

兩大藝術盛會以截然不同卻又相輔相成的方式,探索自然與人文的界限,重新定義沙漠景觀。Coachella 在 Public Art Company 的 Raffi Lehrer 夥拍藝術總監 Paul Clemente 與 Goldenvoice @goldenvoice,以大型裝置藝術輔佐音樂演出,推出三件以時間為題的矚目創作。

而 Desert X 則透過藝術總監 Neville Wakefield 和聯合策展人 Kaitlin Garcia-Maestas 共同策劃,帶來一共 11 個大型裝置藝術,分別來自 Agnes Denes、Sanford Biggers 等全球且重量級藝術家,透過作品探討荒野、權力、自然、人以及新興科技等之間的關係和影響,不僅展現了當代藝術的無限可能,更讓這片沙漠成為探討人類、科技與自然關係的重要平台。

兩大展覽的藝術裝置不僅豐富了科切拉谷的視覺景觀,更深入探討了人類、科技與自然的複雜關係。一起來看看這十四件令人一見難忘之作!

Coachella 2025|Stephanie Lin
《Taffy》

加拿大設計師 Stephanie Lin 的大型裝置藝術《Taffy》以七座壯觀的圓柱塔樓,為炎熱的科切拉谷帶來一片清涼視覺饗宴。

《Taffy》以七座高度介於 25 至 50 英尺之間的圓柱形塔樓群為主體,每座塔身都覆蓋著精心設計的扇形網格,能夠產生變幻莫測的雲紋效果。塔身的色彩會隨著日光強度和角度產生微妙變化,彷彿一組活的色彩光譜,為沙漠景觀增添流動感。Stephanie Lin 還特別在裝置底部設計了圓形胶合板長椅,不只提供遮陽休憩空間,更創造出社交聚會場所。

這座糖果般的建築在日落時分尤其動人,當燈光亮起,七座塔樓化身為七支閃爍的光柱,與科切拉的星空相互輝映,成為音樂節最受歡迎的打卡地標之一,既展現了 Stephanie Lin 對於建築、藝術與社交空間的獨特詮釋,也成功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成為融合了中世紀沙漠現代主義與當代設計美學的多功能公共空間。

Coachella 2025| Uchronia
《Le Grand Bouquet》

法國設計團隊 Uchronia 打造出一座令人驚豔的巨型花園裝置《Le Grand Bouquet》。這座高達 32 英尺的充氣花卉結構,以 19 朵發光織物花朵為主體,不僅呼應了沙漠中短暫綻放的野花之美,更為音樂節注入了一股夢幻的復古未來感。

《Le Grand Bouquet》的設計靈感源自 60、70 年代的平面設計美學,通過現代科技與材料將懷舊風格重新演繹。19 朵主花朵在夜晚發出柔和光芒,周圍環繞著六束較小的衛星花束,形成一個充滿詩意的光影花園。設計團隊特別在裝置周圍設置了花瓣形狀的互動座椅,讓觀眾能在這片人造花海中休憩、社交,甚至舉辦微型派對。

每當晚風輕拂,發光織物花朵隨風搖曳,呈現出令人著迷的動態效果,彷彿一座會呼吸的光之花園。這件作品不僅是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打卡點,更成功創造出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沉浸式藝術空間,展現了設計團隊對於公共藝術的獨特詮釋。

Coachella 2025|Isabel + Helen
《Take Flight》

倫敦設計組合 Isabel Gibson 和 Helen Chesner 則為觀眾打造了一座充滿未來感的動態裝置《Take Flight》。這座由三座 60 英尺高的動態塔樓組成的作品,不僅回應了沙漠的自然風力特色,更將早期航空設計的浪漫想像轉化為震撼人心的視覺體驗。

《Take Flight》的每座塔樓都配備了精密的定制渦輪機,能夠即時回應當地盛行風向,將無形的風能轉化為優雅的機械運動;而設計師更別出心裁地在裝置中加入可穿戴渦輪機和互動部件,讓觀眾能夠親身體驗風力與機械的完美結合。

每當夜幕降臨,這座白天以冥想式體驗為主的裝置,搖身一變成為燈光與動力交織的視覺盛宴,塔樓上的發光元件隨著風力變化而閃爍,彷彿在夜空中跳動的光之舞者,展現了環境系統與科技創新的完美融合,更為沙漠夜空增添了一抹充滿未來感的詩意色彩。

Desert X 2025|Agnes Denes
《The Living Pyramid》

《The Living Pyramid》是一件結合了紀念性雕塑與環境干預的藝術作品,由開創性的藝術家及行動主義者 Agnes Denes 所創作,將其具有影響力的公共土地藝術與她持續探索的金字塔形式結合。以金字塔為核心形式,更配合種植了加州沙漠本地植物,隨著季節變化而不斷演變,展現自然有機發展與人類文明象徵的互動關係。

在六個月的時間裡,植物會萌芽、開花,有些將結籽,有些則會枯萎。於她而言,這過程證明了自然的有機發展如何與金字塔這一人類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互動;而她也認為,金字塔雖源於數學的完美,但也包含著人類的不完美,從而反映出現實的動態本質,例如金字塔的結構具有層級性,亦呼應了 Sunnylands 作為「美國西部戴維營」的地位——一個全球政治與思想領袖聚集以「促進世界和平與促成國際協議」的場所。

通過環保意識與保育,作品不僅僅是可見的層級結構,更成為一種社會構造,培養出一個為其建造、種植和持續維護負責的微型社群。

Desert X 2025|韓裔藝術家金守子(Kim Sooja)
《To Breathe – Coachella Valley》

韓裔藝術家金守子(Kim Sooja)與建築師 @jaeho.chong 攜手打造了一件令人屏息的大型裝置藝術《To Breathe – Coachella Valley》,將荒漠空間轉化為一片流動的幻境,讓人們在燦爛的陽光下,與藝術共同呼吸。

這件 site-specific 裝置藝術以大片彩虹幻彩膜包裹建築外觀,在陽光照射下產生迷人的光學效果。金守子巧妙運用了沙漠特有的強烈日照,讓作品隨著時間推移呈現不同面貌:清晨時分,作品散發柔和的珍珠光澤;正午時分,則化身為絢爛的彩虹萬花筒;黃昏時刻,又變成溫柔的粉紫色調。

而鏡子也在金守子探索光的短暫性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 呼應了她位於沙漠中、相距近 8,000 英里的另一件作品,兩個作品利用支撐人們生命的空氣相連,也向美國西海岸光與空間運動的歷史起源致敬。而作品也根據中國道教、儒家和佛教的色譜理論,以不斷變化的方式呈現,並藉由融入東亞女性視角,豐富了這些傳統,帶來一場既短暫又深刻的體驗。

這種變幻莫測的視覺效果,不僅豐富了沙漠的單調景觀,更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空間詩意。金守子藉此作品,探討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以及藝術如何轉化空間的可能性,亦為 Desert X 2025 帶來令人難忘的視覺震撼。

Desert X 2025|Sanford Biggers
《Unsui (Mirror)》

《Unsui (Mirror)》 是兩座高達 30 英尺的亮片雕塑,以沙漠的廣闊天空為背景,呈現雲朵這一常見於 Sanford Biggers 創作中的象徵。

多媒體藝術家 Sanford Biggers 擅長透過繪畫、雕塑、影像、音樂與表演,打破既有敘事,將美國歷史融入全球語境。他擅用文化符號與歷史形式的重新演繹,挑戰集體神話,重塑傳統。其作品根源於個人經驗,從洛杉磯的塗鴉藝術到日本生活的影響,展現了跨文化與歷史的連結能力。

這次創作中的雲,代表著自由、無邊界與相互連接,靈感源於佛教與日本語中的「雲水」(unsui),象徵無拘無束的流動與無常的美。隨著陽光和微風,亮片雲朵在沙漠光線中閃耀,喚起超越時間的寧靜與超然感。

更特別的是,這雕塑坐落於棕櫚泉 James O. Jessie Desert Highland Unity Center,是 1960 年代因種族驅逐而建立的歷史性黑人社區之地。可見,作品不僅象徵變化與延續,將記憶與身份的探索融入視覺與經驗的共享語言,更回應了自然現象與文化象徵的交織,並在這片充滿歷史記憶的土地上傳遞希望與自由的信息。今天,這片社區仍致力於爭取賠償與平等。

Desert X 2025|Jose Dávila
《The act of being together》

墨西哥藝術家 Jose Dávila 以探索物質密度、重力與時間的雕塑創作而聞名。是次,他為 Desert X 2025 創作的作品 《The Act of Being Together》 延展於空間與時間之間,以未經加工的石材構築出深刻的視覺語言。這些大理石方塊取自美墨邊境外數百英里的採石場,作為原始自然的象徵,被嵌入科切拉山谷的沙漠景觀,形成一場關於「原地」與「異地」的對話。

靈感來自 Robert Smithson 的「場域/非場域」二元論,Jose Dávila的作品強調材料在其來源地的缺席與於新環境中的存在。他藉由物理與隱喻的「遷徙」,讓這些石塊穿越邊界,探索可見與不可見的交界,並將其轉化為一種時空中的遺跡。堆疊的石塊看似隨意,卻蘊含著古文明遺跡的痕跡與未來可能性的展望,啟發觀眾思考人類在無盡時空中的微小定位。

作品如同「倒轉的廢墟」,象徵著舊事物的終結與新事物的開端,呈現出一種未完成的狀態。當觀眾漫步其間,這些大理石方塊彷彿成為時空中的標誌,引導人們反思自身在時空框架中的短暫位置,並感受無窮宇宙中的轉瞬即逝。

Desert X 2025|Cannupa Hanska Luger
G.H.O.S.T. Ride / (Generative Habitation Operating System Technology)

《G.H.O.S.T. Ride》 是跨領域藝術家 Cannupa Hanska Luger 的 Future Ancestral Technologies (FAT) 系列的延續,該系列以科幻敘事構想可持續、以土地為基礎的未來,挑戰殖民式的資源掠奪模式。

Cannupa Hanska Luger 擅長將視覺敘事與原住民世界觀結合,重新定義集體人性的意義。出生於北達科他州 Standing Rock Reservation 的他,身為 Three Affiliated Tribes 成員,將黏土、紡織品、鋼鐵與數位媒材融入創作,連結祖先智慧與當代物質文化。在 Desert X 中,Cannupa Hanska Luger 重新詮釋了他的標誌性作品 ——「再利用古代科技車輛」(RAT Rod),將其轉化為一座移動裝置,於九週內穿越科切拉山谷,駐足多個地點。

這輛裝置車輛以反光乙烯膜偽裝,與環境融為一體,如同景觀的鏡像與延伸。車體融合工業廢料、陶瓷與傳統帳篷,並配備水與光的收集系統,展現 Cannupa Hanska Luger 對適應性未來的構想。觀眾或能遇見車內的「時間旅行者」——來自未來的家庭,他們分享關於未來生存方式的啟示。

以 FAT 理念為核心,《G.H.O.S.T. Ride》 將科技視為跨越時空的思想載體,邀請人們重新想像人類與非人類的共存方式。作品促使觀者反思土地的永恆意義,並探索沙漠在深遠時間中的智慧與啟示。Cannupa Hanska Luger 認為:「這項作品逆轉了沙漠的生存方式,讓我們專注於從中汲取知識。」

Desert X 2025|Raphael Hefti
《Five things you can’t wear on TV》

瑞士藝術家 Raphael Hefti 的成長背景深受阿爾卑斯山脈地貌影響,對地形壓力與景觀形成有著深刻理解。後來,他在沙漠發現了截然不同的廣闊水平性,這也成為他作品 《Five Things You Can’t Wear on TV》 的靈感來源。該作品以科學視角探索感知與非物質性,運用新技術與工業材料,將其原本功能轉化為全新的視覺效果。

Raphael Hefti 使用一種黑色編織聚合物纖維,原先設計用於輕便耐用的消防水帶,並在一側覆以反光塗層。材料被拉緊固定於兩個相隔甚遠的支點間,形成一道人工地平線。強大的張力使材料在風中振動,宛如輕輕撥動的吉他弦般產生視覺諧波,與周圍的沙漠景觀形成共鳴。

這種振動效果令人迷惑,模糊了我們對空間、尺度與距離的感知。隨著風力、天氣與光線的變化,作品的動態表現宛如沙漠地平線的幻影,在熱浪中不斷消融與重組。這條振動的線條將遙遠的距離具象化,讓觀眾感知光與空間的持續表演,並體驗氣候現象的詩意之美。

《Five Things You Can’t Wear on TV》 將沙漠中深遠的地平線現象帶到我們眼前,邀請觀眾重新審視自然中的光影與空間的交互作用。

Desert X 2025|Kapwani Kiwanga
《Plotting Rest》

加拿大藝術家 Kapwani Kiwanga 的雕塑作品坐落於棕櫚泉的沙漠中,反思人類建築在地球上的可見痕跡,特別是在沙漠這片象徵庇護、自由與封閉的地方。其結構如亭,帶有中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影子,但其格狀屋頂由交錯的三角圖案組成,僅投下變幻的陰影,無法真正提供保護。

作品靈感來自「飛雁」拼布圖案,這種圖案曾在逃亡路線中作為密碼,暗示奴隸向北方自由之地的指引。拼布曾掛於窗戶與晾衣繩上,幫助逃亡者評估危險或找到安全的庇護。

雕塑的柱子由進口石材與棕櫚枝支撐,象徵永恆與短暫、堅固與脆弱的對比。這座結構既寄託對更好生活的烏托邦願景,也揭示了歷史中的諸多矛盾。中世紀現代建築雖象徵進步,但其背後的「日落城鎮」政策和所有權限制,卻未能保障所有人群的安全與平等。

Kapwani Kiwanga 的作品成為追尋自由旅程中的休憩點,啟發觀眾反思歷史中不斷的遷徙與變遷——從拓荒者的「天命」到奴隸尋求北方自由的不同承諾。這座雕塑提醒我們,歷史的痕跡總伴隨著希望與遺憾交織的故事。

Desert X 2025|Sarah Meyohas
《Truth Arrives in Slanted Beams》

紐約藝術家 Sarah Meyohas 結合類比與數位技術,創造出引人入勝的裝置藝術,探索科學、技術與視覺感知的美學潛力。在 《Truth Arrives in Slanted Beams》 中,她以光的折射與反射為核心,呈現「光學焦散」的奇妙圖案,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游泳池底部的自然光影中。

Sarah Meyohas 利用創新光影技術,讓觀眾操作陽光投射在沙漠中的絲帶狀結構上,形成精確的反射與陰影。每片鏡面由電腦算法設計,創造獨特的光影圖案,拼出詩句「truth arrives in slanted beams」(真理以斜射光降臨)。作品致敬古老的日晷技術和20世紀地景藝術,將自然與科技相結合;再精確繪製了當地的日照軌跡,讓鏡面與投影曲面互動,隨著時間展現動態光影。

觀眾可調整鏡面以強化投影,期間會產生波浪、條紋或海市蜃樓等視覺幻象,喚起對沙漠水源的渴望。裝置不僅是視覺表演,也引發對自然和真理的思考。

Desert X 2025|Ronald Rael
《Adobe Oasis》

建築師兼藝術家 Ronald Rael 根植於科羅拉多 San Luis 山谷的歷史與文化,致力於復興傳統木材、石材、泥土與紡織等工藝,並結合現代技術重塑其永續潛力。Ronald Rael 的作品 《Adobe Oasis》 以近萬年的泥土建築歷史為基礎,呼應對抗氣候危機的建築需求,展現土胚材料在低成本、能效高、防火及無毒性上的優勢。

該裝置運用獨特的 3D 打印技術,由機器人程序將泥土塑造成波紋狀結構,模仿科切拉山谷棕櫚樹的紋理,致敬沙漠中存續千年的棕櫚綠洲。這些泥質通道框住遠處的地平線與天空,將觀眾帶入自然與孤寂交織的景致,象徵地質時間的循環與連續。

與西部拓荒與 20 世紀房地產開發的建築遺跡形成對比,《Adobe Oasis》 提供了一種永續建築的可能性。 Ronald Rael 的研究與創作相輔相成,每座 3D 打印的 adobe 結構都為下一步創新奠定基礎。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表達,也是一項研究計畫,展示泥土建築在現代技術加持下的未來潛能,為氣候危機下的永續居住提供希望與啟發。

Desert X 2025|Alison Saar
《Soul Service Station》

Alison Saar 的 《Soul Service Station》 結合精神傳統、神話與非洲散居歷史,透過回收材料展現更新與治癒的力量。她以錫製天花板瓦片、風化木材、玻璃瓶與鑄鐵鍋等廢棄物為素材,賦予它們新生命,保存其中隱含的歷史與文化記憶,特別是與黑人女性身份相關的故事。

她的靈感源自美國西部的加油站,於是,Alison Saar 將這座站點轉化為靈魂的加油站,為旅人提供精神的充電與治癒。內部陳列Alison Saar 手工製作的雕塑與信仰物品,並融入科切拉山谷學生創作的錫箔浮雕徽章,表達對治癒與希望的祈願。這些社區元素與回收材料製成的家具共同打造出一座精神綠洲。

站內中心矗立一尊真人大小的手工雕刻女性雕像,象徵守護與治癒的力量。此外,一座改造的加油泵播放洛杉磯詩人 Harryette Mullen 的詩作,進一步豐富體驗。她用一座結合個人與集體夢想的庇護所,邀請旅人停下腳步,從過去的聲音與歷史中汲取力量,治癒心靈,繼續前行。

Desert X 2025|Muhannad Shono
《What Remains》

藝術家 Muhannad Shono 擅長運用日常材料如塑膠管、繩線與沙土,創造大型裝置,探索身份、記憶與文化遺產的複雜性。在 《What Remains》 中,他結合阿拉伯半島的傳統與現代形式,探討土地與身份的流動性,呈現一片不斷被自然之力重塑的無固定身份的土地。

裝置利用長布條與當地沙土,隨風擺動,模仿沙丘的變化。布條依風向排列,貼地振動,隨風勢變化而糾結成混亂的形態,干擾沙丘的自然運動。Muhannad Shono 將風從挑戰轉化為創作的夥伴,讓大地成為一個不斷變化的記憶載體,既柔軟又暫時,卻蘊含深刻意義。

Muhannad Shono 將作品形容為「震顫中的狀態」,介於重力與風的拉扯之間,象徵不穩定但充滿生命力的土地記憶。裝置喚起對無法被固定的家的反思,展現一個拒絕靜止的敘事與空間。這片不斷變化的沙丘,成為對流動身份與文化傳承的深刻隱喻,挑戰觀眾傳統的地景與歸屬感認知。

Desert X 2025
日期:2025 年 3 月 8 日 – 5 月 11 日
地址:Coachella Valley, CA|California, US

Source  @coachella @lance.gerber @studiokimsooja @designboom @_desertx
(Desert X 2025 installation view of Kapwani Kiwanga, Plotting Rest, photo by Lance Gerber, © 2025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 Courtesy Desert X.)

Categories: Art News Design
Louyi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