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變遷,許多百年建築失去原本功能,卻蘊含著無可取代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如何讓這些沉睡的古蹟重獲新生,成為全球設計師與文化工作者最具挑戰性的課題。
當教堂變泳池、博物館變電影院、宮殿變咖啡廳,這些大膽創新的轉型不只保存了建築本身,更讓歷史記憶以全新方式融入當代生活,創造出獨特的空間體驗與文化對話。以下幾個地標,都充份展現了古蹟活化的無限可能與創意張力,完美呼應當代之人對藝術的致敬精神。
荷蘭聖方濟各教堂(St. Francis of Assisi Church)
「聖水」(Holy Water)計劃
(圖片取自/MVRDV)
在荷蘭南部海倫市(Heerlen)的市中心,一座建於 1923 年的聖方濟各教堂(St. Francis of Assisi Church / Sint-Franciscus van Assisiëkerk)即將迎來全新使命 —— 由 MVRDV 與 Zecc Architecten 兩家建築事務所聯手設計的「聖水」(Holy Water)計劃,將這座已停止宗教服務的百年紅磚教堂改造為公共游泳池,成為城市再生計劃的核心項目。
MVRDV 創辦人 Winy Maas 如此描述這個大膽的轉型:「我們不是要否定它的歷史,而是想找到它下一階段的角色。」設計團隊保留了教堂的整體結構與空間尺度,將原本用於聚會的中殿改造成室內泳池,並引入可調整高度的泳池底部系統,讓空間能夠靈活應對不同使用情境。
從游泳訓練到文化展演,一如過往,它依然是一處讓人們聚集的所在。
最令人驚豔的設計細節,包括:教堂原有的木質長椅被拆解重製為池邊休憩區,舊講壇則化身為救生員觀察台,一語雙關地賦予「救生」新義;當泳池底板調至最淺,僅覆蓋薄薄一層水時,整座教堂的穹頂會映照在水面上,創造出燦爛炫目的視覺效果,彷彿實現了「水上行走」的奇蹟畫面;而設計團隊更採用玻璃隔間將泳池空間圈起,既保護珍貴的彩繪玻璃與壁畫,又能隔絕濕氣。
這個預計於 2027 年底完工的計劃,將讓一段屬於信仰與社群的空間記憶,以全新面貌繼續延續,在神聖與日常之間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詩意場景。
法國著名電影集團 mk2 與羅浮宮博物館聯手
「羅浮宮天堂電影院」(Cinéma Paradiso Louvre)
(圖片取自網絡)
說到浪漫,還有什麼比在羅浮宮的夜空下看電影更浪漫動人?由法國著名電影集團 mk2 與羅浮宮博物館聯手打造的「羅浮宮天堂電影院」(Cinéma Paradiso Louvre),將於今年 7 月 2 – 5 日再度回歸,為藝術殿堂注入電影魔力。
《Cinema Paradiso 新天堂樂園 / 星光伴我心》(圖片取自網路)
這個始於 2015 年的夏季露天電影節,一直備受歡迎,而活動的命名靈感,正是源於義大利導演 Giuseppe Tornatore 執導、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經典《Cinema Paradiso》(新天堂樂園 / 星光伴我心)。電影講述一位導演回到故鄉尋找小時候陪伴自己長大的「天堂電影院」,重溫與老放映師的忘年交情。秉持這種對電影的浪漫情懷,「羅浮宮天堂電影院」再次將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變成一座大型露天影院。
今年活動將以 David Lynch 的《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雙峰:與火同行)作為壓軸,象徵主辦單位 mk2 在法國 20 年來對林奇作品的推廣與支持。在電影放映的同時,還有音樂會、DJ 表演與美食市集。活動免費參加,但必須先到官網登記,名額有限。
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之下,數千人相聚在羅浮宮方形廣場(Cour Carrée du Louvre),星空下的古老石牆成為天然的背景,見證藝術與電影的完美融合。
法國設計師 Joseph Dirand
巴黎「大皇宮咖啡廳」(Le Grand Café)
(圖片取自/Matthieu Salvaing)
睽違四年整修的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在 2024 年為奧運部分重啟後,於 2025 年春季全面開放,並帶來一個驚喜 ——「大皇宮咖啡廳」(Le Grand Café)。
由知名法國設計師 Joseph Dirand 操刀的咖啡廳,將古典建築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創造出一個世代交匯的文化空間,Joseph Dirand 更用「一座文化的車站、世代交會的十字路口,讓來自各地的巴黎人、家庭與年輕情侶相遇交集」作形容。所以在設計中,以墨綠色藤編、斑駁地磚、酒紅漆面與古老石柱、壁畫和花園相互輝映,使啟蒙時代的精神、現代主義運動的理念及工業革命帶來的創新等元素互相融合,加深了這建築的傳奇色彩。
而咖啡廳的露台,更是直接眺望香榭麗舍大道與小皇宮(Petit Palais),花草配置由花藝師 Thierry Boutemy 以「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為靈感打造,與藝術家 Louis-Edouard Fournier 的 75 米長、3.2 米高玻璃馬賽克壁飾遙相呼應;餐廳內部則選用亮面矮桌、原石吧台、絨布座椅等高級傢俱,讓顧客一邊享用精緻美食,一邊聆聽現場音樂表演,感受充滿歷史韻味的社交氛圍。
Prada X 王家衛
上海百年榮宅「Mi Shang 迷上」
(圖片取自/PRADA)
當東方遇上西方、當時尚遇上電影、當歷史遇上現代,Prada 在上海首間獨立餐廳「Mi Shang 迷上」應運而生。這間位於上海外灘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法式建築「榮宅」內的餐廳,由香港導演王家衛親自操刀設計,將他標誌性的電影美學融入空間體驗中。
「迷上」不僅是一間餐廳,更像是一部實景電影,濃郁的復古氛圍讓人彷彿穿越回《花樣年華》的 1960 年代。空間設計保留了榮宅原有的法式風格元素,加入王家衛式的視覺語言:低飽和度的墨綠與酒紅、斑駁的牆面、復古的條紋窗簾、老式電風扇,以及柔和的昏黃燈光,細節之處無不流露出導演對時間與情感的獨特詮釋。
這座始建於 1920 年代的榮宅,原為上海首富榮宗敬的私人豪宅,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變遷,如今以全新面貌重回公眾視野,成為東西方文化、過去與現在對話的場所,也是時尚品牌 Prada 透過空間講述故事的全新嘗試。
巴特略之家(Casa Batlló)
Street Escape: Gaudí and the Hidden Treasure
(圖片取自/Casa Batlló)
想在巴塞隆納體驗一場與眾不同的文化冒險嗎?那便不能錯過巴特略之家(Casa Batlló)所推出的「高第寶藏」街頭密室逃脫,讓人能化身解謎專家,穿梭於現代主義建築群間,追尋 Gaudí 隱藏的神秘密碼。
始建於 1877 年、1904 – 1906年間改造的巴特略之家,因其如童話般的屋頂、龍骨般的閣樓拱頂和標誌性的煙囪成為巴塞隆納的建築明珠,2005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高第寶藏」街頭密室逃脫帶你踏上一條長達 2.7 公里的探索之旅,遊戲起點和終點都設在巴特略之家售票處。這適合 2 – 20 人團隊參與的解謎遊戲,透過一本線索書、一張特殊地圖和神秘道具,引導玩家發現巴塞隆納現代主義建築中被忽視的藝術美,用另類的方法探索和欣賞米拉之家、福斯特之家和巴特略之家等巴塞隆納的地標。
整個冒險歷時約 2 小時,遊戲背景設定十分引人入勝:巴特羅先生去世後,房子被售出時附帶一項奇特條款 —— 建築內的財寶歸巴特羅後代所有,但 Gaudí 在其他建築中隱藏的寶藏至今仍未被發現。玩家需要解開謎團,找尋這些失落的寶藏,深入體驗一百年前的巴塞隆納歷史。
除此之外,其實 Casa Batlló 也不時會化身為當代藝術與創作、文化展演之地,如西班牙的聖喬治節(Sant Jordi, 4 月 23 日),Casa Batlló 亦以獨特的方式詮釋這個充滿愛與文化的節日,包括以數千朵紅玫瑰立面裝飾,與建築本身的馬賽克形成夢幻對比,讓遊客用另類的方式,去感受建築與傳說的連結,亦為這座百年建築注入新的生命力。
重生不是終點
而是旅程的開始
從荷蘭的「聖水」計劃到巴黎的「大皇宮咖啡廳」、從羅浮宮的露天電影院到上海的「迷上」餐廳,甚或是巴塞隆納的巴特略之家,這些地標都展現了古蹟活化的多元可能 —— 不僅保存了建築本身的物理形態,更重要的是賦予這些空間全新的文化意義與社會功能,讓歷史記憶繼續以當代的方式流傳下去。
古蹟活化並不是要否定歷史,而是要找到它下一階段的角色。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讓百年建築以創新方式融入當代生活,或許是對歷史最好的致敬。
Source @legrandcafe.paris, @matthieusalvaing, MVRDV, PRADA, @casabat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