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軍械庫展區盡頭的花園裡,一把形態優雅的「油紙傘」輕柔地覆蓋著草坪,彷彿從中國古代詩詞中走出的意象 —— 這是 MAD 建築事務所為 2025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義大利語:Mostra di Architettura di Venezia / 英語: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創作的戶外裝置《一把油紙傘》。
MAD 建築事務所以傳統中國油紙傘為靈感打造這座巨型裝置,佇立在中國館外。當白色宣紙糊於曲線結構上,傘下空間立刻化為一個微型自然劇場,光影流轉,氣息流動,讓每位步入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詩意,完美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功能性涼亭。
建築,即呼吸的有機體
MAD 建築事務所向以「有機」、「流動」的空間美學著稱,而這次的《一把油紙傘》裝置更是將這種理念發揮到極致。建築師馬岩松作為本屆中國館的策展人,提出「容.智慧(Co-Exist)」概念,回應全球共同面臨的氣候、能源與人口挑戰,而油紙傘的形態設計正是這一理念的直接體現。
裝置主幹以柔和線條向地面彎折,創造出一個既開放又私密的半戶外空間。巧妙的是,MAD 在傘與地面之間留下不規則的縫隙,讓空氣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了一個會「呼吸」的建築。當參觀者步入傘下,展覽的喧囂立即被隔絕,光線變得柔和,陰影隨日移而伸縮,營造出一種靜謐的冥想氛圍。
更為前衛的是,MAD 為這把油紙傘配置了現代環境技術 —— 傘頂嵌入了霧化系統,會在高溫時自動啟動,為下方的遮陰區降溫;搭載的歐普照明 SDL 智慧光譜技術,能根據外界天氣和光線變化調整,讓傘內呈現如同晝夜更替般的動態光影。在威尼斯多變的氣候下,這把傘能為參訪者提供一個舒適的微氣候空間,無論是炎熱的夏日還是多雨的秋季。
宣紙與桐油
千年工藝的現代重生
《一把油紙傘》最令人驚嘆的特色在於其材料運用 —— MAD 選用了中國傳統的宣紙作為主體材質,並透過反覆塗刷桐油達成其透光且防水的效果。這種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藝,在此被賦予全新的建築語彙。
宣紙是中國傳統書法和繪畫的載體,以其柔韌、透光且耐久的特性著稱。經過桐油處理後,原本脆弱的紙張變得堅韌防水,能在威尼斯海濱環境中抵禦風雨侵蝕。然而,MAD 並未試圖讓這材質永恆不變,反而刻意保留了時間痕跡的可能性 —— 隨著日晒、雨淋,傘面將逐漸泛黃、軟化,甚至最終消散降解,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這種「非永久性」的設計思路,挑戰了現代建築永恆不朽的傳統觀念,也提出了一種新的生態思考:建築或許不必永恆,而是能夠像自然中的萬物一樣,經歷生長、衰老和回歸的過程。
這把油紙傘,不僅在形式上詮釋了中國傳統的美學智慧,更在本質上回應了「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的雙年展主題,為當代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提供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解答。
2025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日期:2025 年 5 月 10 日 – 11 月 23 日
地點:Arsenale – Magazzino Delle Cisterne, Castello 2169/F – 30122 Venezia, Italy
Source @mad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