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在街頭施展才華、發揮創意的藝術家們!除了有動物園,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幽默,為努力生活的人們打氣

「街頭藝術」(Street Art)其實無處不在,例如在近年,街頭上便常常出現一句「見攰就抖」(覺得累就休息),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更提醒了不少人,要注意休息和健康,別勉強。

林林總總的文字和塗鴉,有些矯情,有些發人深省,卻都令人一見難忘。

在街頭施展才華、發揮創意的藝術家們,亦利用幽默而富創意的街頭藝術,為努力生活的人們打氣。生活確實未必會因這些作品而變得更好,但若能為你帶一點歡喜和笑容,便足矣。不妨一起抬頭來看看吧!

英國著名塗鴉大師 Banksy
9 幅動物新作 組成街頭動物園

英國著名塗鴉大師 Banksy 以 9 幅動物新作,塑造城市動物園,你最喜歡哪一幅?

今年八月,Banksy 就在 Instagram 上連續發布有關動物的主題作品。從站於高處的山羊、窗口互望的大象、橋上跳過的猴子、屋頂嚎叫的狼、叨掉招牌上的魚的塘鵝、伸懶腰的貓、食人魚玻璃警崗亭到踏上廢棄車輛的犀牛,成了最新的「動物系列」塗鴉。

而最後一幅作品,位於倫敦動物園,以 freedom 為敘述:一隻猩猩打開出口讓動物從閘內逃出來,不止位置與「動物系列」互相呼應,就連倫敦動物園發言人也為此稱讚「精彩」和保存。這也是當中最引人注目的 —— 作品的「去向」,因為在 9 幅作品中,已有 2 幅在出現後不久消失,甚至是被偷走或破壞。

而你覺得哪一幅最有趣呢?

迷因藝術家(meme artist)Sunday Nobody
藏在街角大型垃圾箱的博物館

你平日喜歡看 meme 嗎?喜歡的話,絕不能錯過來自西雅圖的 Sunday Nobody 的作品!

Sunday Nobody 自稱是一位「迷因藝術家(meme artist)」,作品都極具荒誕和幽默感,更常常藏在或以大眾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例如街頭的大型垃圾箱、公共圖書館內,更曾製作過一台假的證件販賣機或在製作的 3,000 磅重混凝土石棺內埋葬一包 cheetos。這些看似無厘頭的作品,但趣味十足,更使他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逾 50 萬名粉絲的關注。

他說,以 meme 作創作全因那是他感興趣的東西,就像那些熱衷於製作陶瓷的人一樣。那他的作品,又有沒有引起你的興趣?

比利時設計師 Martin Margiela
最新裝置藝術作品「Blinds」

他想隱藏甚麼,又想揭示甚麼?比利時設計師 Martin Margiela 最新裝置藝術作品「Blinds」現身街頭!

自 2009 年起宣佈退出品牌 Maison Margiela 後專注於藝術創作的 Martin Margiela,日前在Schuttershofstraat 購物區街頭,公開了其最新的裝置藝術作品 —— 「Blinds」,用不鏽鋼製成的百葉窗簾,把隱私空間搬到公共環境,構成街道上的超現實畫面,來探索關於隱藏和揭露的主題。

城市的喧囂與流動的人形成了對比,也向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René Magritte 致敬,邀請路人思考其背後隱藏著什麼。

草間彌生
最新公共雕塑《無限累積》

當波點躍於眼前!草間彌生的最新、最大型公共雕塑作品於倫敦車站亮相!

早前,草間彌生所創作的最新公共雕塑《無限累積》(Infinite Accumulation)於英國倫敦利物浦街車站前揭幕,新作品屬英國「橫貫鐵路藝術計畫」的一部份。

是次作品約 10 米、寬約 12 米、佔地約 100 米,由一連串弧線和其代表性符號小銀球「水玉」所組成,象徵背景各異的人們交織出城市面貌,如連結、交流、交會等關係;而銀球也可反射周圍景象,打造虛實相映的奇幻空間感,這更是首件日本藝術家於英國展出的永久性公共創作。

公共雕塑不僅為城市景觀注入新氣象,也重新定義了空間與人的互動關係。畢竟,藝術向來都是源於生活,與人們息息相關。

法國街頭藝術家 Clet Abraham 
街角小幽默

法國街頭藝術家 Clet Abraham 把一成不變的東西變成街角的小幽默!

路牌在城市中幾乎無處不在,見得多也容易被忽略,但經 Clet Abraham 之手改造後,這些路牌卻教人難以忘懷:在各種禁止的標識下,會化身為掩起臉的手、看見被擠壓在其中的小人、把小狗變成法老,一隻神秘的手拿着鑰匙準備打開門鎖;又或在箭咀的標誌上,穿透了一個熊的身體等,特別又「盞鬼」。而他只是把貼紙貼在路牌,在保留原有功能性的原則下,為路牌加上有趣幽默的插畫,甚至傳遞讓人反思的訊息,也只要撕下來,路牌便能回復原狀。

他的作品遍佈世界各大城市,如意大利、紐約、倫敦、巴黎、米蘭、大阪、京都等,過去也曾在香港出沒,還參與過香港的 French May 活動。

把那些警醒人們某些規則或安全意識之物,變成玩味而發人深思的創作符號,注入了一層引起全球觀眾共鳴的社會評論;而這些戲謔的元素,也抓住了大眾的視線,為大家的生活中增添了一抹色彩和樂趣,這也是街頭藝術的魅力所在!

義大利藝術家 Greg Goya
提醒大家「小心沉船」

「小心地滑」的告示牌就見得多,那小心沉船呢?

義大利藝術家 Greg Goya 常在街頭創作,重視自己的作品與人們的雙向互動。所以他以幽默、有趣的構思,創作了一系列的街頭 Fast Art,還特意在街頭觀察人們的反應,作品更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爆紅,吸引了過百萬次觀看!

在看作品與人們的交流時,有的相擁親吻、有的相視而笑,甚至有的直行直過,忽然感覺到城市的生氣和百態的人生!

無論是不是 fall in love 也好,還是要小心為上呢~

以外星人自稱的藝術家 Zlu
與街角風景融為一體

全身塗上藍色的藝術家 Zlu,以外星人自稱,常結合行為和 digital art(數碼藝術)的表演方式「躲」在街頭,成為網絡熱話。

而這次,Zlu 在英國街頭進行「finding Zlu」,倒立再加定格,完全與街角風景融為一體,十分有趣!

美國藝術家 David Zinn
「角落生物」

破舊的街角是他的畫紙,繪製出隱藏在城市的「角落生物」 !

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的藝術家 David Zinn 自 1987 年便開始他的「改造」之路 —— 不論是裂開的地板、破碎的牆壁、殘舊的渠蓋,都是他的魔法世界!他用粉筆,繪畫出窗台的小老鼠、渠蓋變鬆餅機或泡在水池中的動物,十分可愛。

雖然會被一場雨、一場風洗掉,就像是「短暫幻視變形法」(ephemeral pareidolic anamorphosis)。要是能遇到,也算幸運。

Source @banksy, Middelheim Museum, @sunday.nobody.art,  @dolcevitacz, @thierry_bal, @cletabraham , @art_viral, @greg_goya, @iam_zlu, @davidzinn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