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博物館另類體驗指南!與名畫共枕、藍鯨骨下做瑜伽,甚或來一場深夜派對,遊歷不為人知的博物館世界

夜幕低垂,城市燈火漸次點亮,大多數博物館此時早已落鎖閉門。然而,各個藝術及文化殿堂正在打破傳統營運模式,將白天的嚴肅學術空間,轉變為夜間的文化社交場域 —— 從與名畫共眠、古董下觀影、藍鯨骨下做瑜伽到當代藝術館變身時尚夜間派對狂歡,這些創新體驗不僅吸引了新一代觀眾,更賦予文化場域全新生命力與社交意義。

在博物館,除了欣賞珍品、打卡之外,還可以做甚麼?

當夜幕低垂,城市燈火漸次點亮,大多數博物館此時早已落鎖閉門。然而,各個藝術及文化殿堂正在打破傳統營運模式,將白天的嚴肅學術空間,轉變為夜間的文化社交場域 —— 從與名畫共眠、古董下觀影、藍鯨骨下做瑜伽到當代藝術館變身時尚夜間派對狂歡,這些創新體驗不僅吸引了新一代觀眾,更賦予文化場域全新生命力與社交意義。

一起來看看這些博物館如何通過別出心裁的活動,在保存文化遺產的同時,創造難忘的體驗式記憶。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梵高旁的米芝蓮晚餐與星空之夜

(圖片取自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想像一下,當美術館大門緩緩關上後,你能漫步在空無一人的展廳,最終在價值連城名作旁入睡,單憑文字描寫,都覺得天方夜譚,但在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就能實現這個狂想。在今年 5 月,為慶祝新翼 Sainsbury Wing 重新開放,特別推出的限定免費夜宿體驗活動,讓一位抽籤幸運兒與梵高《向日葵》、波提切利《維納斯與戰神》等曠世名作共度一夜。

得獎者首先可在美術館新開幕的 Locatelli 餐廳,享用米其林星級主廚 Giorgio Locatelli 親自烹調的精緻晚餐;晚餐後,美術館清場閉館,夜宿者將在藏品與研究總監 Christine Riding 專屬導覽下,搶先欣賞「C C Land: The Wonder of Art」特展。

(圖片取自網絡)

最令人興奮的是,獲獎者將入住特別佈置的臥室,這間臥室位於連接新翼和主館之間橋樑上,周圍環繞著文藝復興時期經典名作;就連床鋪也經特別設計 —— 是由 M&S 和 National Gallery collection 合作打造,靈感來自館內藏品。直至次日的清晨,獲獎者還能在床上享用豐盛早餐,並在美術館正式開門前,享有兩個小時的獨家參觀時光。

羅浮宮 天堂電影院(Cinéma Paradiso Louvre)
巴黎夏夜的星空銀幕

(圖片取自網絡)

而在法國巴黎,全球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 羅浮宮,則在夏季變身為「羅浮宮天堂電影院」(Cinéma Paradiso Louvre),將成千上萬遊客吸引到這座藝術殿堂的方形廣場(Cour Carrée du Louvre)之下。

這個由法國著名電影集團 mk2 與羅浮宮博物館共同策劃的夏季露天電影節,取名致敬經典義大利電影《Cinema Paradiso》(新天堂樂園 / 星光伴我心)。該活動自 2015 年首次舉辦以來,每年都成為巴黎最受歡迎的夏日活動之一,而今年再度回歸,於 7 月 2 日至 5 日連續四晚免費放映精選片單,壓軸作品為David Lynch 執導的《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雙峰:與火同行)。

除了電影放映,活動還包括音樂會、DJ 表演與美食市集,中間的時間觀眾可盡情享受現場的各種活動。

當代藝術殿堂 M+
變身時尚夜間派對狂歡

(圖片取自網絡)

在香港,向來創新的 M+ 博物館則推出「M+ 夜不同」系列活動,把這座亞洲最大的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變成夜間派對勝地。每一季都以不同的主題,邀請不同的歌手、DJ、樂團演出帶來嶄新音樂體驗。而最新一季以「有救無類」為主題,將於 6 月 6 日晚上 7 點舉行,當晚有唱作歌手 Serrini、爵士樂團「翻騰三周半」、無伴奏合唱團 SENZA A Cappella 等演出。

現場除了表演,還有 M+ 教學人員帶領的館藏導賞,以及透過藝術小測驗和投票遊戲發現自我氣質的互動工作坊。美食飲品自然不可或缺,各種小食、酒精和非酒精飲料應有盡有。

當博物館不下班,讓人能在夜間參加派對、參觀展覽和展廳,打破大家對博物館的既定印象。在強勁的音樂節奏、變幻舞動的燈光下,暫時拋開白天的工作壓力或生活瑣事,品嚐美酒,享受與朋友相聚的時光,或與偶遇的人聊天交流,發掘博物館不一樣的一面。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在藍鯨骨下的晨間瑜伽

(圖片取自 /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同樣創新的還有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Yoga at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晨間瑜伽課程。參與者在早上抵達這座維多利亞時代的哥德式建築,在館內最具標誌性的藍鯨骨骼「Hope」下方展開一場靜心瑜伽之旅。

這項限時活動,由博物館與東伊甸園瑜伽中心合作,為期 90 分鐘,包括充滿活力的瑜伽動作及共鳴缽療癒環節。活動結束後,參與者還可以在正式開放時間前獨家參觀特展;在夏至期間舉行的話,更會有特別版昆達里尼瑜伽課程,讓參與者在這個太陽能量最強的日子裡,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特殊氛圍中煥發內在力量。

文化空間的新定義

這些創新活動不僅打破了博物館傳統的開放時間和使用方式,更重新定義了這些文化場所在城市社交生活中的角色。透過音樂、電影、美食與互動體驗,這些曾經被視為嚴肅學術空間的博物館,正以更具包容性和參與感的方式向公眾開放。

這一趨勢反映了當代博物館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如何在保存珍貴文化遺產的同時,吸引新一代觀眾;如何將數百年的藝術與當下社會文化對話;以及如何讓博物館成為不只是學習的場所,更是社交、娛樂與自我探索的空間。

正如 M+ 博物館的活動宗旨,希望能讓大家一同發現前所未見。當我們以全新角度體驗這些文化殿堂,或許能夠發現藝術與歷史中那些日常參觀時容易忽略的細節,以及我們與文化之間更深層次的連結。

Source The National Gallery,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M+ @mplusmuseum, @westk.hk, eparisien, mulderville

Categories: Art News
Louyi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