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缸中的水痕、乾涸的水藻、運轉失靈的濾水系統 —— 當生命的載體失去其功能,留下的痕跡如何訴說關於依附與別離的故事?
M+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再度聯手呈獻「楊沛鏗:別離庭」,亦是繼去年香港藝術家楊沛鏗(Trevor Yeung)代表香港參加第六十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外圍展後,作品以全新佈局回歸香港的重要展覽。
從「依附」到「別離」
藝術家的概念延伸

楊沛鏗於香港成長和生活,從身邊尋找創作靈感 —— 水族店、父親經營的海鮮酒家、公共空間的噴泉、風水擺設,甚至童年養的幾尾小魚,都成為他藝術語彙的一部分。
楊沛鏗分享:「因為家人開過酒樓,我小時候經常會坐在海鮮酒家門外、有海鮮池那裡打發時間。」總與魚缸結伴的童年經歷,無形之間深刻影響了他的創作。「養魚這件事也很影響到我的創作,或是我看世界的方式,因為養魚是講一件很關於系統的事。如果你要養好一條魚的話,其實你是要懂得怎樣去令到環境能讓魚存活,即是過濾、魚糧,所有東西都要配合一條魚才可以生長。」
在威尼斯名為「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的個展中,他藉「依附」的觀念探索情感、慾望和權力關係;而在 M+ 的回應展「別離庭」中,則進一步透過「別離」的概念,探索人類與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楊沛鏗為此解說:「在構思中文名時,我發現『別離庭』的意思比英文名更豐富,雖然都是在說『分別』和『離開』,但可能多了一點,如其實是不想離開的,又或是可能在一段關係上不想對面對關於離別的情感,所以這次是一個 Move On 的狀態。」

下:「楊沛鏗:別離庭」
雖是作為威尼斯展覽《雙附院》(Coin of Attachments)的延伸與回應、展出的魚缸數目亦差不多,但在佈局與展示上,都與威尼斯展覽有所不同,如威尼斯展出的每個魚缸都有水、是循環的;但香港的展覽,大部分的魚缸都是沒有水的。
「在『別離庭』中,魚缸成為了缺失的象徵,令人難以忘懷,想到當系統崩潰或關懷照顧不復見後所遺留的痕跡。」展覽策展人周宛昀如此形容這次展覽的核心概念。儘管魚缸中已無生命存在,但生命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提醒觀眾即使在別離的時刻,我們仍然渴望連繫。

沉思空間中的隱喻之旅
第一部分:被棄置的水族店
是次展覽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呈現了一間被棄置的水族店,除了有滿滿的魚缸之外,還有氣泵的聲音,使空間不是完全安靜的,配合作品《(不是真的)逃避洞》中,看着魚缸上乾涸的水藻和水痕,令人感受到一片蕭瑟;而走進作品的觀眾倒映於牆上的鏡子中,化身為魚、顧客或賣家,從而成為場景的一部分。

在層架的後方,還有另一組名為《小小安逸龍捲風(颱風過後)》則展示了失效的濾水系統的水族箱,明明其複雜的濾水系統為魚提供生存所需的精密調控環境,可是這脆弱的人工生態系統已受崩壞,警示人們疏忽照顧的後果。
楊沛鏗分享,養魚其實有很多考究,尤其是 control with care,保護是無法避免的。例如其中之一,就是最基本的水。「魚缸是透過濾水系統、沙粉燈或水冷機來運作的。基本上,這裡的水可以說是處於一種超過保護的狀態,因為魚缸裡的水量很少,但用了很多方法讓水變得非常乾淨。然而,養魚的人就會知道,其實最乾淨的水,是很難養活一條魚,因為魚需要各種微生物或不同的物質,才能生活得更舒適。」

房間中還有其他作品,包括利用特殊的物料來代表反抗和不屈的力量,如《小氣情人(香港)》中,有從威尼斯展覽場地的牆上收集的鹽晶;《晚菇群》則用轉換插頭模仿出真菌群落,這些在潮濕環境中產生的物質往往被視為有害。然而,它們亦反映適應惡劣環境的生命力,啟發觀眾想像另類的生存模式。

沉思空間中的隱喻之旅
第二部分:威尼斯庭院風格的空間
第二部分猶如一個威尼斯的庭院,而庭院中亦佈滿了奇特的紀念碑和細節,更以《永不足夠貪婪池(施工中)》為中心。這座曾在威尼斯正常運作的噴泉,如今已停止運轉,用木板圍起的噴泉,成為時空停滯的象徵。

而《秒愛之門》則模擬水族店裡掛著的塑膠水袋陳設,卻無魚可供選購,顛覆了帶新寵物回家的興奮期待。

而直認自己屬「少許迷信」的他,亦發現了一種迷思,用《財源滾滾泉》一作演繹出來。「因為很多人都覺得黃晶在風水學上是招財的作用,但現實上,很多人都不知道黃晶是甚麼。而在這個作品中,基本上沒有一個水晶球是黃晶,甚至所有東西都不是黃色的,證明它想要求的東西,是跟現實上有一點偏差。」

楊沛鏗於此房間以攝影作品《沉思池》和由四件雕塑組成的《已盡力先生》,呈現正在凋謝的蓮花主題 —— 蓮花即使在最為惡劣的環境中仍能生長,令人聯想腐朽與重生的循環。「因為整個展覽所講的,都是有一個時間性 —— 從春天開始、葉子剛剛生出來,直到夏天開花、秋天凋謝,感覺上好像經歷了整個過程,來到最後的荷花桶,反而像是時間停了在一個時刻,希望大家可以慢下來,讓大家去沉思關於 detachment 的問題,思考關於當你要面對有些東西將要離開或失去時,要處理的一些感情和情緒。」

去年的展覽,吸引超過 20 萬觀眾造訪威尼斯展場,創下香港外圍展最佳參觀紀錄。藝術家楊沛鏗表示,很高興是次展覽為他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為本地觀眾重新演繹曾在威尼斯舉辦的個展;而透過無魚的水族箱世界,隱喻支配我們生活的社會體制,引發觀眾對缺席和依附的省思,成為楊沛鏗在威尼斯的成功展覽回歸香港後的重要延伸。
「楊沛鏗:別離庭」
日期:2025 年 6 月 14 日 – 10 月 12 日
地點:M+ 包陪麗、渡伸一郎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