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Art Basel 同期舉行的藝博會 @artcentralhk 今日預先向媒體開放!在維港璀璨海景映襯下,迎來第十年,以更具實驗性的跨媒體藝術項目,展現當代藝術的無限可能,現在讓我們走入現場為大家發掘更多藝術精萃!
今年大會由策展人 Aaditya Sathish 精心策劃,雲集全球 40 多個國家、108 間畫廊的藝術盛會,不僅展現香港作為亞洲藝術樞紐的地位,更以創新策展理念和跨界合作:從經典藝術大師到新銳創作者、從互動裝置到數碼體驗,Art Central 2025 正式揭開香港藝術週最矚目的篇章。

焦點 1:
重點裝置藝術項目
一進會場,首當其衝的亮點是香港藝術家唐納天受委約的大型裝置作品《A Brazen Rift (After Branzi)》,巧妙地向義大利建築大師 Andrea Branzi 致敬,同時也展現了藝術家對都市空間的獨特詮釋 —— 裝置平行地展示了城市中心絡繹不絕的人群,以及展會中的人群流動產生的動能,邀請觀眾沉浸於這兩者之間的臨界環境中。這個全新的委約作品也彰顯了 Art Central 對香港藝術的支持,展現了這位中生代藝術家的創新精神和精彩演繹。
而重點節目之一 —— 異體雕塑與裝置項目,則是來自 Yiwei Gallery(洛杉磯)的戴瑩、藝星藝術中心(台北)的梅丁衍、The Locker Room(紐約)的 Roxane Revon、Galerie Pici(首爾、紐約)的 Shinduk Kang ,以及落雁畫廊(倫敦)的 Mark Lawson Bell 所創作。
而在 UOB Art Space 展區中,亦有本地藝術家吳觀麟的互動水墨裝置《白雲觀照》,以 60 件手工白雲雕塑排列成無限符號,展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焦點 2:
影像藝術節目 Cinema Central
展會特別設立的 Cinema Central ,是為影像藝術的專屬平台,呈現來自 Akeroyd Collection 的精選作品,Akeroyd Collection 通過專屬網站、影像放映以及向國際藝術機構出借的方式運作,使收藏中的影像作品得以廣泛流通和展示,作品包括 Stephanie Comilang(生於 1980 年,加拿大)、Rei Hayama(生於 1987 年,日本)、Shuang Li(生於 1990 年,中國)及 Robert Sandler(生於 1991 年,美國),會每天在 Cinema Central 獨家放映一小時。
而影像藝術節目「On the Shores of…」,正是探討當代網絡如何促進人與信息的互動,同時打造另一個新世界,亮點包括:鄭淑麗(生於 1954 年,台南)呈獻 Virus Becoming(2022);郭家賜(生於 1964 年,香港)呈獻 You Don’t Know Me, But…(1998);Raqs Media Collective(成立於 1992 年,新德里)呈獻 The Bicyclist Who Fell Into a Time-Cone(2023)以及 Riar Rizaldi(生於 1990 年,萬隆)呈獻 Mirage – Eigenstate(2024)等,都讓藝術家與學者能夠以充滿想象力的獨特視角,對現有的敘事方式提出質疑,挑戰大眾的視覺經驗和思維習慣。
更特別的是,今年展會更是首次推出 AI 數碼導覽系統,與 Brushstroke AI 合作開發的專屬應用程式,為觀眾提供個人化觀展體驗。
焦點 3:
「Legend」專題展區
為慶祝十週年里程碑,Art Central 特別策劃「Legend」專題展區,匯聚六位 1970 年代前出生的亞太區藝術大師,展現跨越半世紀的藝術發展脈絡。展區以不同媒介和創作形式,呈現這些藝術家在現代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例如:日本藝壇重量級人物靉嘔(白石畫廊)以其在激浪藝術運動中的核心角色聞名;已故攝影大師細江英公(see+ Gallery)則透過超現實影像,重新定義戰後日本攝影美學;來自澳洲的 Emily Kame Kngwarray(Rebecca Hossack Art Gallery)展現原住民藝術的當代演繹,其 70 歲後開展的藝術生涯更將在泰特現代藝術館舉辦個展;亞洲當代藝術代表作品包括韓國藝術家李仁燮(Suppoment Gallery)以自然為靈感的創作;台灣先鋒派藝術家梅丁衍(藝星藝術中心)探索身份與政治的混合媒體裝置,以及香港媒體藝術先驅馮美華(凱倫偉伯畫廊)突破性的錄像作品,見證了她對香港藝術教育和社區參與的重要貢獻。
這專題展區不僅展現了這些藝術家的個人成就,更突顯了他們在推動亞太區藝術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力。
焦點 4:
表演藝術和講述表演節目
本屆 Art Central 更特別打造「Central Theatre」舞台,首次引入「講述表演」(Lecture Performance)的創新藝術形式,將研究、文字、影像和形體動作融為一體,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

策展團隊以荷蘭概念藝術家 Bas Jan Ader 的未完成作品《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為靈感,探索歷史、物質與身體之間的微妙關係。精選節目包括:新加坡藝術家傅秀璇的《in the shadow of the cosmic》,透過感性演繹探討宇宙與人的連結;廣州藝術家覃小詩的《景間 II》則以獨特視角重新詮釋空間概念。香港藝術家陳子雯(IV Chan)的全新作品《Our Birthdays (uncut)》,與徐皓霖及黃百亨的《去到呢到就係極限》,都展現了本地藝術家對表演形式的創新思考。而新加坡藝術家 Shavonne Wong 的《與機器對話:當人工智能不再僅是工具》,則探討了科技時代下人機互動的可能性。
這個跨界節目不僅打破傳統表演的界限,更為觀眾創造了一個開放而富有創造力的藝術空間,展現當代藝術表達的無限可能。
焦點 5:
特別規劃「Studio Central」、「藝聚社區」
「Studio Central」將部分展覽空間轉化為藝術家的個人工作室,捕捉香港熱鬧社區的熟悉風貌和精神。這個項目為訪客提供獨特機會,親眼目睹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沉浸在他們獨特的創作環境中,並與藝術家即時互動。而這創意空間,分別邀請了香港及廣州藝術家進駐。
最後,「藝聚社區」則展示了三組藝術家與香港充滿活力的街景和日常故事互動,創作出全新作品。這些作品將在城市各社區展出,呈現他們創作的真實背景。
當然,這次的 Art Central 也為觀眾帶來環球美食體驗,從越南街頭風味到法式小酒館,完美演繹藝術與美食的跨界對話。而展會期間也會舉辦多場重量級講座,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辦的機器人藝術論壇,以及香港藝術中心探討創意、收藏與跨界連結的專題討論。同時,大華銀行「藝 · 坊」更邀請多位知名水墨藝術家主持工作坊,推廣藝術教育。
為期五天的藝術盛會,推薦大家親身到場參與這次藝術盛會!
Art Central 2025
日期:2025 年 3 月 26 – 30 日
時間:上午 11 時 – 下午 5 時
地點:香港中環海濱 龍和道 9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