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七月展覽 + 藝術活動】盛夏藝術季,在光影和線條中,細膩感知身體與空間的共振(持續更新)

七月,當香港的熱浪讓人幾乎無法呼吸時,藝術空間成為了城市中最舒適的避暑勝地。多個特色展覽在這個月份輪番登場,既有首度亮相的國際藝術家,也有難得一見的文化瑰寶;既可探索身體與存在的深邃命題,也能遊歷跨越千年的美學天地。

七月,當香港的熱浪讓人幾乎無法呼吸時,藝術空間成為了城市中最舒適的避暑勝地。多個特色展覽在這個月份輪番登場,既有首度亮相的國際藝術家,也有難得一見的文化瑰寶;既可探索身體與存在的深邃命題,也能遊歷跨越千年的美學天地。

這個夏天,就讓我們在光線、色彩和線條之間,感受藝術的撫慰與清涼,在感官體驗中重新連結自我,遇見那些穿越時空的靈魂迴響。

1. 中環藝穗會
Joan Cornellà 香港個人作品展 2025

以獨特黑色幽默著稱的西班牙藝術家 Joan Cornellà,總通過諷刺手法反映當代問題和人類行為,備受矚目和熱愛。今個夏日他再度回歸香港,將在中環藝穗會舉辦個人展覽,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超過 100 幅紙本作品!

展覽將展出 Joan Cornellà 的經典紙本作品,還推出了全新限量版模型與印刷作品。每幅作品,都如同一面映照社會的鏡子,以看似天真的筆觸揭示人性深處的荒謬與黑暗,為觀眾帶來一場既驚喜又深刻的視覺體驗。

日期:2025 年 7 月 11 日 – 7 月 27 日
時間:12:00 – 20:00(最後一日 27/7 會開放至 17:00)
地址:藝穗會|中環下亞厘畢道 2 號
票價:港幣 50 元 (通過撲飛網上購票)

2.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Lingmuki 林凌首個個人作品展「遠行如溯 Distance to Origin

年輕藝術家 Lingmuki 的首個個人展覽「遠行如溯 Distance to Origin」,在香港壯麗的大自然風景中,感受這片城市與自然交融的美妙魅力,享受心靈的洗滌與放鬆,而 Lingmuki 以其獨特的視覺語言與內省情感交織,邀請觀眾探索自我與根源的深層對話。

受北島文學作品所啟發:「如果說遠離和回歸是一條路的兩端,走得越遠,往往離童年越近。這最初的動力,推動我走向天涯海角。」從而引伸出「遠行如溯」其詩意主題為核心,展現 Lingmuki 對旅途與記憶的深刻詮釋。作品融入了各種動態線條與抽象意象,分為「油畫山水系列」、「Little Muki 系列」,雖然兩者在主題與風格上看似截然不同,但同是象徵生命中回溯的軌跡,令人彷彿置身夢幻場景。作為首展,這一系列作品不僅展現其早期創作的實驗性,更透露出對文化根源的致敬,讓大眾一同感受藝術與心靈的共鳴。

日期:2025 年 7 月 5 – 25日
時間:每週三至週日|12:00 – 7:00pm
地址: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香港上環新街 13 號 A 地下

3. M+
「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特別展覽

「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 至 1970 年代」特別展覽宛如一場文化時光機,將帶領觀眾重返廣東百年藝術變遷,展現從傳統到現代的繽紛交融,並以獨特的視角,為這段歷史賦予新生命。

展覽聚焦廣東地區自 1900 年至 1970 年代的藝術與視覺文化,呈現從傳統繪畫到現代設計的演進。展品包括充滿時代氣息的海報、攝影及裝置藝術等,猶如一幅幅活化的歷史畫卷,訴說廣東的摩登故事;還有精心策劃的互動體驗 —— 由戴光郁構思的參與式行為與裝置作品《如此江山》,由逾二百位藝術家與藝術系學生攜手合作,重繪傅抱石與廣東畫家關山月創作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1959),經各自重繪原作的不同部分再重新拼合,在臨摹與演繹之間,創作出既呼應原作卻又充滿當代風貌的全新作品,見證二十世紀廣東藝術的全國性崛起,即日起至 8 10 日在二樓焦點空間呈現,讓觀眾親身感受那段激蕩歲月的藝術脈動。

日期:2025 年 6 月 28 日 – 10 月 5 日(星期日)
地址:M+ 地下大堂展廳、二樓焦點空間

4. WKM Gallery
Freddy Carrasco: Return to Nothing

從繁忙的城市喧囂到內心的寧靜回歸,擁有多米尼加血統的加拿大藝術家 Freddy Carrasco 的香港首展「Return to Nothing」,源於他在香港 SIDE SPACE 駐留四個月的心靈探索 —— 通過繪畫、雕塑、裝置及空間設計,呈現了他在香港四個月駐地創作的全新作品。從東京六年生活的反思到香港的靈性旅程,Freddy Carrasco 以藝術叩問人性共通之處,創作根植於對城市、文化和宗教的反思,並以細膩的情感觸及人類對聯結與超越的渴望。

展覽穿越畫廊相連空間,呈現從內心糾結到超越的旅程。開篇的黑紅調與籠狀格子營造壓迫感,延續其2024 年「The Father」黑巨石的陰鬱氣息。作品如「Leave Nothing」以燒木與亞麻致敬逐漸消失的竹棚架,隱喻著城市的變遷與消逝;抽象畫作與燒木雕塑象徵自我淨化,漸進蛻變為展翅形態,融合基督教與佛教意象;終章的畫作「Mother」以柔白與模糊紅交織,象徵母愛與啟迪,紅色從力量轉化為溫暖,引領觀者進入靈性新階段,邀請大家開啟內心深層對話。這不僅是 Carrasco 對個人靈魂的救贖,更是對生命循環與重生的深刻冥想。

日期:2025 年 7 月 5 日 – 8 月 2 日
地址:WKM Gallery |20/F, 科達設計中心 62 黃竹坑道, 黃竹坑

5. 聖瑪加利大堂《百年人海》音樂劇場

聖瑪加利大堂百周年紀念音樂劇場《百年人海》,由劉松仁領銜,匯聚神父、修女與新世代教友的創作,猶如一場穿越時空的靈魂之旅,紀念大堂自 1925 年 1 月 25 日建堂以來百年的信仰與社區故事。

《百年人海》以動人旋律與劇場表演,串聯百年歷史的點滴,從早年傳教的艱辛到今日社區的和諧共生。舞台或將重現當年場景,搭配震撼的聲光效果,帶領觀眾沉浸於信仰與人性的交織。作為慶典核心,這場演出不僅是藝術盛宴,更是一場集體回顧與感恩的儀式,定能觸動每位觀眾的心弦。

聖瑪加利大堂 100 周年呈獻《百年人海》音樂劇場
日期:2025 年 7 月 17 及 18 日(星期四、五)
地點:香港大會堂低座地下音樂廳
時間:晚上 7 時 30 分- 105 分鐘 (沒有中場休息)
票價:$480、$380、$280、180|全日制學生、長者(65 歲以上)可享半價優惠
(門票現已發售art-mate https://www.art-mate.net/doc/84051

6. HAUSER & WIRTH
萬象入身

由香港策展人李安琪精心策劃的「萬象入身」,匯聚了九位與亞洲文化緊密相連的藝術家作品。

展覽特別亮點包括菲律賓藝術家妮可・柯森首度在港亮相的《雙重門》系列,她以身體驅動畫布,將集裝箱貨櫃門轉化為深沉的印記;彭可的《再次出發》則將都市碎片 —— 如落入混凝土縫隙的秋葉 —— 變身絢麗彩繪玻璃,賦予冰冷城市難以察覺的溫情。已故藝術家陳福善的潑墨人物輪廓、葉世強的漂流白帆、巴爾提・卡爾的明點作品,以及工藤哲巳的「籠子」系列微型劇場等,共同交織成關於身份、記憶與存在的多重敘事。

日期:2025 年 7 月 10 日 – 8 月 30 日
時間:每週二至週六|上午 11 時至下午 7 時
地址:豪瑟沃斯香港|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8 號地面首層

7. David Zwirner
Robert Ryman

已故美國藝術大師羅伯特·萊曼(Robert Ryman)的作品首次以個展形式登陸大中華地區。萊曼以白色顏料及其多種衍變創作而出的繪畫聞名,這場「微型回顧展」囊括了他從 1960 年代早期至 2000 年代初的代表作品。展覽呈現了萊曼如何摒棄具象及抽象意象,轉而聚焦於顏料與底層介面接觸的物理創作行為,其中展出的《瘋狂》系列以濃重豐厚的筆觸,與後期如《神秘陰影的繪畫》中均勻施加的「溫莎白」形成鮮明對比;《聯結》則呈現了萊曼對藝術品與懸掛表面關係的獨特思考。

雖然展期已經過半,但這場讓人深入了解白色繪畫無限變奏的展覽,仍絕對值得在七月密切關注。

日期:2025 年 5 月 28 日 – 8 月 1 日
地點:David Zwirner|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80 號 H Queen’s 5 – 6 樓)

8. Gallery tete
攝影師及視覺藝術家尾原深水個展「aida or wabi/間、或侘之美」

日本攝影師及視覺藝術家尾原深水將在香港 PMQ 舉辦首次海外個展「aida or wabi/間、或侘之美」。常駐於長野與東京的尾原深水,以乾淨洗練的美學風格聞名,他在過去的商業生涯中培養出敏銳的視覺敘事能力,曾效力於無印良品(MUJI)攝影部門,深受極簡主義影響。

此次展覽將延續他 2021 年「Past Light」展對時間短暫與光痕的探索,進一步捕捉「存在的無之美」—— 那些難以察覺的氣息、空氣感和感官的餘白,讓靜默本身成為一種獨特的語言。

日期:2025 年 7 月 6 日 – 7 月 27 日
地點:Gallery tete|香港中環鴨巴甸街 35 號 PMQ S602 室

9. 少雪齋 X 香港大學圖書館
「夢幻敦煌:重現敦煌大美之境」展覽

提到敦煌,自然就會聯想起石窟。想一睹石窟的美,現在由少雪齋與香港大學圖書館合辦的「夢幻敦煌:重現敦煌大美之境」展覽便可看到,也是敦煌研究院首次與香港高等學府及民辦機構合作的大型項目。

展覽通過六大主題展區展出 78 件/套具代表性的敦煌藝術品,最大亮點是 1:1 精準複製的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這個佔地約 25 平方米、高近 5 米的洞窟,四面牆身及藻井(窟頂)均有唐代壁畫設計,並包括七具各具特色的彩塑造像,完整還原了敦煌石窟的莊嚴佛境;展覽三樓區域以數位藝術方式沉浸呈現敦煌佛教藝術風格,設有 10 個莫高窟獨特藻井圖案燈箱掛在天花板,觀眾可躺下仰望欣賞。

日期:2025 年 6 月 7 日 – 9 月 7 日
地點:香港大學圖書館|香港薄扶林路香港大學圖書館 1 至 3 樓
(展覽免費開放)


10. Touch Gallery
JAM STYLE JARO‘s Exhibition ”Costumed Kindergarten“

提到日本街頭藝術家 JAMSTYLE JARO 的獨特風格,大家或會在廣告、書雜誌和漫畫中見過,甚或是 Emoji 的表情包,對這個大眼睛的精靈小孩留有印象。這次,他重新演繹童年回憶,帶大家走進其個人展覽「Costumed Kindergarten」,如同充滿想像力和創意的異想世界。

JAMSTYLE JARO 以其鮮明的藝術風格聞名,擅長將街頭文化與童年記憶融為一體。在「Costumed Kindergarten」中,可見其透過繽紛的色彩和大膽的構圖,創造出一系列充滿趣味性的作品,展現了其對童年純真的懷念,更融入了當代流行文化元素,呈現出獨特的視覺衝擊。作品中充滿玩具、卡通人物和奇幻生物的元素,都讓大家重新體驗童年的無限想像與歡樂,尋找內心的 inner-child!

日期:2025 年 7 月 3 – 31 日
時間:Tuesday-Saturday 11:00-19:00 (Sunday&Monday Close)

地點: Touch Gallery|中環大館 3 座 103 室

Categories: Exhibition
Louyi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