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米奇17號》破韓國票房紀錄!奉俊昊科幻新作 8 大看點,羅拔柏迪臣一人分飾兩角

科幻迷期待已久的年度鉅作《米奇17號》終於登陸香港!五年前憑藉《上流寄生族》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奉俊昊,攜手《蝙蝠俠》羅拔柏迪臣帶來震撼力作。一起來看《米奇17號》的 8 大看點!

科幻迷期待已久的年度鉅作《米奇17號》終於登陸香港!五年前憑藉《上流寄生族》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奉俊昊,攜手《蝙蝠俠》羅拔柏迪臣帶來震撼力作。以複製人主題探索生命價值與社會階級,電影結合獨特的「奉式風格」與荷里活製作,韓國首映四天創下 900 萬美元票房!一起來看《米奇17號》的 8 大看點!

《米奇17號》電影簡介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呈獻的科幻片《米奇17號》(Mickey 17),改編自 Edward Aston 暢銷小說《Mickey 7》,講述由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飾演的宇宙社畜米奇陷入不尋常處境,成為一個「可被替代」的角色——每當任務中犧牲後,他會被重新打印出來,擁有新的身體但保留原有記憶。然而當米奇 17 號與米奇 18 號同時存在時,一場身份危機爆發。

電影集結了豪華卡司,《天能》、《蝙蝠俠》人氣巨星羅拔柏迪臣擔任主演,與《焦點追擊》麥克雷法路、《祖孽》東妮歌莉蒂、《農情家園》史蒂芬元、《雲妮侯斯頓:與愛共舞》娜奧美艾奇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同台飆戲。該片於 2 月 28 日在韓國上映四天票房已達 900 萬美元,創下 2025 年迄今首週末最高票房成績,也是華納兄弟自 2019 年以來的最佳成績。

《米奇17號》8 大看點
《米奇17號》看點一:科幻小說改編的震撼視野

《米奇17號》改編自 Edward Aston 暢銷小說【Mickey 7】—— 一個關於神秘人的英雄故事:米奇陷入了不尋常的處境,為了完成僱主要求,他必須以死謀生,不斷經歷死亡來換取生機。作為一個可被替代的人,當任務犧牲後,他會再有新的身體,而記憶則會被保留。但去到 17 號時卻打破原有局面,18 號同時出現,引來軒然大波。導演奉俊昊更大膽擴充原著內容,原著中主角只死了 7 次,電影中增加至 17 次,展現更深層次的生存悲哀。

《米奇17號》看點二:奉俊昊導演獨特黑色幽默回歸

導演奉俊昊一如既往將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米奇17號》藏著對人性和階級的尖銳批判,他將自己擅長的銳利社會觀察與黑色幽默完美融入科幻場景。導演表示:「這不是一部人們發射激光的大型太空史詩。它更多是關於這些愚蠢的失敗者。這部電影充滿了令人喜愛的愚蠢人物。」這種溫暖幽默的處理方式讓觀眾在笑聲中思考深刻議題。

《米奇17號》看點三:羅拔柏迪臣雙重角色挑戰

同一演員扮演的兩個角色必須非常清晰地分開,但同時,其他人無法分辨他們實際上不同。導演奉俊昊最初希望 18 有胖臉頰,所以嘗試了所有這些臉頰填充物,但最終只是一隻非常小的歪牙,稍微傾斜了 18 號的臉。

羅拔柏迪臣一人分飾米奇 17 號和 18 號兩個角色,展現出驚人的表演功力。他與奉俊昊合作為角色創造了細微差異——僅靠一顆歪牙,就完全改變了表演方式和角色氣質。羅拔表示:「這像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米奇 17 沒有意識到自己還活著,而 18 真的很想活下去,無法忍受 17 貶低自己的方式。」

《米奇17號》看點四:概念性科幻設定令人深思

電影中的「人體打印」概念充滿未來感又引人深思,這也是奉俊昊最初被吸引的元素。導演奉俊昊表示:一個非常獨特的概念,就像你打印出人類,彷彿人類只是紙張,文件可以被打印出來。我認為人類打印——即使在表達本身——我們也能感受到這種狀況和職業的悲劇。

這一設定挑戰了傳統的生命界定——如果記憶可以被保留並轉移到新身體,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當 17 號和 18 號同時存在,誰才是「真正的」米奇?奉俊昊巧妙地將這些哲學思考融入科幻敘事中,讓觀眾在緊張刺激的情節發展中不知不覺地面對人類最根本的存在問題。通過這個科幻設定,影片探討了身份認同、生命價值和犧牲意義等深層次問題,同時也暗喻當代社會中「可替代勞工」的困境,體現了奉俊昊一貫的社會關懷。

《米奇17號》看點五:精湛特效打造詭獸「Creepers」

電影中的詭獸「Creepers」是一種獨特生物,一半昆蟲一半哺乳動物,已進化到能夠在惡劣環境中生存。它們有成排牙齒和爪子能鑽穿冰層和岩石,身體呈羊角麵包狀,每個節段都有蜈蚣般的腿。製作團隊結合了木偶表演和視覺特效,創造出震撼的效果,使這些生物栩栩如生。

《米奇17號》看點六:令人驚嘆的場景設計與視覺風格

由於攝影棚的空間狹小,重量有限,所以建造的貨櫃只有真實貨櫃的一半大小,用真空成型的塑膠板和鋼材在現場製造,藝術部門創建了圖形來完善它們並增強其真實性;貨櫃內設有兩層動物籠子,就是米奇 17、米奇 18 和娜莎就被關在裡面的場景。

製作設計師 Fiona Crombie 為太空船呈現了獨特的美學風格,靈感來自早期工業船舶。每個場景都經過精心設計,從船員宿舍到肯尼和伊花粉紅色鍍金的奢華公寓,處處體現出階級差異。而尼福爾海姆星球的冰冷白色景觀,更與船內金屬感形成鮮明對比。

《米奇17號》看點七:社會階級差異的極致呈現

《米奇17號》延續了奉俊昊對社會階級議題的關注,電影通過服裝、場景和角色關係,巧妙展現了未來世界的階級差異。服裝設計師 Catherine George 採用了色彩堆疊系統,將普通船員服裝設計成單調灰色並以陳化處理,而肯尼和伊花則以粉紅色和金色為主,衣著華麗奢侈。

連空間分配也顯示階級差異——船員被擠進狹小的房間,而管理層則享有寬敞奢華的空間。這種強烈的視覺對比,使觀眾直觀感受到未來世界中依然存在的社會階層,體現了奉俊昊一貫的社會批判意識。

《米奇17號》看點八:普通人的英雄故事

《米奇17號》本質上講述了一個關於普通人意外成為英雄的故事。奉俊昊表示:「這是一個關於年輕人、工人階級的故事。它講述的是一個無能為力的人,但他意外地成為了英雄。我認為,這是當代觀眾想要看到的故事。」一個平凡人在極端環境下展現的勇氣和人性,正是電影的核心魅力。

Categories: Entertainment
Blaire Lo: